
这两天,歌手李玟去世的消息,令无数人悲伤、唏嘘,也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抑郁症的可怕。
“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如此形容抑郁症。于是,“黑狗”成为抑郁症的代名词。
相关数据令人警醒。世界卫生组织称,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全球约有3.5亿人被抑郁症困扰,每年约10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身亡。
这只“黑狗”到底什么样?它从何方来,又该如何防范?
一 认识抑郁症,得先走出几个误区:
觉得抑郁症是“想不开”。
“抗压能力差”“多愁善感”“太空虚”等,是很多人给抑郁症患者贴的标签,给出的建议往往也是“改变心态”“多出去走走”等。事实上,这些标签对抑郁症患者并不公平,甚至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而这些建议,也很难帮到他们。
把抑郁症当“富贵病”。
翁美玲、张国荣、陈百强、罗宾·威廉姆斯等一连串明星的名字,让很多人觉得抑郁症是一种“富贵病”。其实,这只是名人效应,因为很多平民患者没有被看见。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仍是低收入群体。我国抑郁症发病率也是农村高于城市。
认为“爱笑”不会得抑郁症。
有人觉得抑郁症就是闷闷不乐,与爱笑者无缘。其实,就有一种“微笑抑郁症”,患者会把抑郁的一面掩饰起来,戴着“微笑的面具”,让人以为自己生活愉快,导致抑郁症状很难被发现。这类患者难以及时得到外界帮助,更容易孤立无援。
这几个误区是人们对抑郁症的刻板印象,只有走出误区,才能以科学的眼光,来正确看待抑郁症。
抑郁症既不是性格问题,也不是意志不坚,更不是品质问题,它和感冒一样,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疾病。有专家拿它跟糖尿病进行类比,二者都具有荷尔蒙和化学反应失控的特征。
理解抑郁症,需要同时从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看。抑郁症患者的神经传递素、荷尔蒙等分泌往往有问题,有的大脑结构略微特殊,与心理层面也有关联。常见症状是:快感缺乏、经常悲伤、负罪感强、承压力弱、睡眠紊乱、食欲丧失、容易疲惫、自我否定甚至自我伤害……
抑郁症是弥漫性的、瘫痪性的,抹杀一切快乐和希望。“铁腕首相”丘吉尔与抑郁症缠斗多年,“黑狗”的比喻因此广为流传。
二 这只“黑狗”是怎样出现的?
研究发现,一个人患上抑郁症,原因可能来自很多方面,随着社会发展,正呈现某些新态势。
与环境压力有关。压力过大,容易导致疾病。《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患者中18岁以下占30% ,在校学生占50%。从性别看,女性更容易被抑郁症“找上门”,占比达68%,约为男性2倍。
与挫折积累有关。研究发现,人体面对挫折会产生应激反应,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假如总是面对挫折,应激反应开启后无法及时关闭,就会破坏身体组织,导致胃溃疡等一系列疾病,情绪也会变得消沉,甚至产生“无助感”。在认知心理学中,抑郁症的定义就是“习得性无助”。这也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对负面情绪更为敏感,在遭遇打击时更容易受到影响。
与童年创伤有关。抑郁症是长期形成的,往往与童年、少年时期的创伤有关。在成长关键时期,假如原生家庭不幸福,或遇到其他打击,心理得不到很好的调适,就可能埋下隐患。作家三毛初中时严重偏科,有一次老师用墨汁在她脸上画了两个大圆圈,让她在走廊走一圈再回教室。这让她的心灵蒙上浓重阴影,导致了厌学、抑郁。
与遗传因素有关。抑郁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双胞胎中,如果一方患上抑郁症,另一方患病几率达50%。几年前,科学家还发现了与抑郁症相关的SERT基因。
目前,有关抑郁症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对于这种病,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三 如何与这只“黑狗”角力?
提高警惕。“人活着是为什么”“最近很不开心”“干什么都没意思”……当亲朋好友总把这些话挂在嘴边,不要觉得是无病呻吟。当自己产生这种想法时,更要有所防范,这可能是抑郁症的“呼救信号”。
及早就医。抑郁症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通过寻求专业帮助,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如今,网上有不少“抑郁症自测”问卷,或可娱乐一下,但不必当真。一旦感觉可能患抑郁症,最好去看精神科医生。
破除偏见。我国抑郁症患者就诊率不足10%,仅0.5%获得充分治疗。其中,偏见是重要原因。家人、朋友等应走出认知误区,对患者多理解、多倾听,不盲目指责、施加压力。别轻易对患者进行分析、提出建议,毕竟我们不是医生,即便初衷是好的,也可能产生负面效果。
需要破除偏见的,也包括患者本人。作家马修·约翰·斯通写了一本书《我有一只黑狗》,讲述自己治疗抑郁症的经历。他说,患者走出阴霾的第一步是坦然接受,不要掩饰“黑狗”的存在,抑郁症并不可耻,“你的秘密有多可怕,你病得就有多重”。
心态平和。“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在陪伴患者时,难免接触负面信息,假如控制不好情绪,焦虑就可能传染。另外,抑郁症复发率高,超七成患者复发。只有保持平静,才能形成定力,这有利于患者确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好起来,未来还有希望。
相互温暖。对抗抑郁症,不是个人单打独斗。此前,国家卫健委印发《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推行科学防治,全社会对抑郁症逐步形成共识。
“黑狗”是一头野兽,但我们有力量将其驯服。任何时候,别让抑郁症患者身陷“孤岛”,别强迫他坚强,也别指责他懦弱,只要陪着他,告诉他,纵然风大浪大,也一定有船接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