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退行性变,就是指组织器官的“老化”。青春期后人体各种组织即出现退行性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速衰退,其中椎间盘的变化发生较早,导致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慢性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害,日积月累地作用于腰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研究中发现,30岁的椎间盘髓核水分减少,但仍然保持其柔软与韧性,40岁的椎间盘大量失去水分,髓核不再呈半胶冻样,50岁的椎间盘质量明显下降,呈硬团状,且部分纤维化,60岁的纤维环变粗变宽,失去弹性,髓核干枯缩小、透明变性,容易破裂。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退行性变逐渐加重,而主要变化是髓核的脱水,脱水后椎间盘失去其正常的弹性和张力,变薄、变脆,髓核脱水、张力降低导致椎间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在此基础上在遭受较重的外伤或不均衡的压力负荷时,就可以使纤维环在薄弱点上破裂,髓核由破裂处突出,临床上就形成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相应的神经根、马尾神经,产生与之相对应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