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受害者情结吗?
当你总是反复陷进同一类的问题当中的时候,你可以先跳出来看一下,是否习惯性的把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位置中。
说到这里,你也许就会想,哪有人会主动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的,都是因为外界的一些原因,我们不得不这样做,纯属无可奈何。
但其实,如果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外界,总在外界去找原因时,我们往往忽略了我们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责任,所以才导致我们被困住在同一个问题上,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当我们习惯自卑、自怜、抱怨的时候,我们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我对这些苦难是没有责任的,我们会把心智切换到一种“受害者模式”中。
什么是“受害者模式”?在《亲密关系》一书中,有一个叫做戏剧三角形的模型概念,很好的阐述了受害者模式。
在这个三角形中,分别有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受害者扮演的角色是受虐的、可怜的、绝望的、依赖的,并且是一个停滞不前的抱怨者。
正因为受害者的这种弱小吸引来不耐烦的逼迫者,逼迫者是嘲讽的、要求高的,喜欢批判的。
同时也吸引来拯救者去牺牲奉献,解决问题,引导和宽恕,去帮助受害者承担了他的责任。
回到现实生活中,当出现问题时,我们很有可能在这个受害者牢笼中不断的切换角色。我们选择了扮演其中一个角色,然后吸引到另外的人来填补另外两个空位。(有时填补空位的不一定是人,也可能是一些外界的事物)
但当我们在这个受害者牢笼里面的时候,我们其实是放弃了对自己负责的。我们没有把力量拿回到自己身上,而是习惯了用抱怨和逃避的方式来面对问题,这样就可以减少逃避自身解决问题的责任,即使这个问题会让我们痛苦。
可是如果我们想要去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全部负责,拿回自己的力量,否则将永远陷入在困境之中无法自拔!
因为当我们觉得这些问题都是别人的责任,我们就会期待别人来收拾残局,然后自己也放弃了任何成长和改变的机会。
但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是我们制造出来的,并且对这个问题全部负责,那我们就会有力量去改变当下的问题。
你当下的困境也是你的成长契机。
你当下的困境,有可能是反映了一些早就存在的问题,这恰恰是你去成长的契机。
当我们认识到遇到的问题其实是我们的成长契机之后,我们可以透过一个一个的困难,去看到我们可以成长和提升的地方,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灵活,来适应外界的变化。
正如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我们要停止去抱怨对伴侣的不满或伴侣对自己不够好,我们可以从这个让我们痛苦的事件当中去看到或许两人的关系是存在一些隔阂没有被挖掘出来解决的,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契机;
我们在家庭亲子关系中,有时候孩子呈现出来的问题,如果我们一味的去抱怨和改变对方,往往作用不大。但如果我们能够去看到这个问题的成因,并且从自身与孩子的关系开始对这个问题负责,从自身开始去改变,这样问题往往能够更容易解决。
我们遇到的痛苦不是要让我们沉浸在受害者的痛苦模式中的,我们要跳脱出来,做一个观察者,观察者当下这个事情带来的情绪,并且去跳出问题的框架去解决问题,这样我们便能够不断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