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了解,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青少年抑郁症常被家长们当做“青春叛逆期”处理,但抑郁不是“矫情”,正视青少年抑郁症.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是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抑郁”与“抑郁症”是两个概念
“抑郁”是一种情绪状态,是很多人都会不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而“抑郁症”是由于长期的抑郁状态得不到缓解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疾病。
我们在发现孩子抑郁状态时,要多关心他们,但也不必惊慌失措,采取过度的反应。
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症状有哪些?
正常情况下,青少年抑郁症的起病会比较突然,一般是遇到某些事情、一些挫折打击后引起的。孩子会变得闷闷不乐、不愿意说话、自我封闭甚至不愿意吃饭,或是暴饮暴食,睡眠也出现问题,这些症状就是青少年抑郁症的前兆。
家长应该如何做?
1、吃好、睡好、运动好
预防抑郁症首先是要保持大脑的基础健康。饮食方面要营养均衡,注意让孩子摄入充足的蔬菜水果;睡眠方面,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日平均睡眠不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运动方面,建议中小学生每周至少有三次户外运动,每次维持40~60分钟。
2、关注孩子的学业压力
有些孩子会受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困扰,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有些孩子由于对成绩要求较高,会背负较大的学业压力。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状态,必要时及时就医,f同时启发孩子,让其更多地感受学习的快乐。
3、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压力
家长日常要关注倾听并接纳孩子们在社交方面的困扰,正面引导孩子学习社交技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此外,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氛围,避免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也十分重要。
4、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
大脑当中关于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脑区,成人期才会成熟,这意味着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会体会到压力情绪,但却无法表达清楚或调节它当父母看到孩子处于糟糕的情绪状态时,要帮助孩子保持冷静,用语言表达情绪,或在运动、绘画中去调控情绪。
5、培养孩子的积极正向思维
正向的积极思维能帮助孩子在日后克服困难因此,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优点,提出具体的鼓励和表扬、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拥有更加正向积极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