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

潘星亮医生 发布于2023-04-01 16:14 阅读量630

本文由潘星亮原创


图片发自160App



痛风不痛则已,痛起来真要命!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为1%~3%,也算是个“痛风大国”了吧。你的身边是否也有深受痛风苦难的患者呢?那么关于痛风,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Q:什么是痛风呢?

痛风(gout)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沉积的结晶导致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出现疼痛性炎症发作。




图片发自160App


Q:为什么会得痛风呢?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当体内尿酸过多时,尿酸结晶会在体内的关节、体液和组织中积聚,从而引起痛风。




图片发自160App


Q:诱发痛风的原因有哪些呢?

1. 药物:一些可影响肾脏的尿酸排泄能力,如噻嗪类利尿剂、环孢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烟酸、华法林、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2. 富含嘌呤的食物摄入过多:肉类、动物内脏及部分海鲜(如贝类);

3. 饮酒:过量的酒精摄入是痛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啤酒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其诱发痛风的风险最高;

4. 其他疾病: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银屑病、肥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

5. 受凉;

6. 剧烈运动。

避免这些诱因对疾病控制和减少急性期痛苦很有必要哦!

Q:痛风急性发作有哪些症状呢?

典型痛风发作常于夜间发作,起病急,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有“脚痛之王”之称。好发于下肢,

指、肘、腕关节也可受累,尤其多发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踇趾。受累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红肿,皮温升高,触痛明显。症状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部分严重的患者发作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心悸等。发作前多有诱发因素,上面刚刚说过哦,多为饮酒、高嘌呤饮食、受冷和剧烈运动。

Q:痛风急性发作该怎么办呢?

当突然出现或持续有至少一个关节剧痛、肿胀、患处压痛、皮肤发热、发红,建议及时就医。


图片发自160App


Q:痛风该怎么治疗呢?

1. 调整生活方式是基础:饮食控制、减少饮酒、运动、肥胖者减轻体重

2. 药物治疗:痛风的生化基础就是体内尿酸过多,所以药物治疗的原理就是减少体内过多的尿酸,主要包括抑制尿酸合成(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和促进尿酸排泄(苯溴马隆)两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血尿酸波动可导致痛风急性发作,所以急性期时,不建议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开始时使用降尿酸药物(但是已经使用降尿酸药物不需停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最好在发作24 h内开始应用控制急性炎症的药物。一线治疗药物有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当存在治疗禁忌或治疗效果不佳时,也可考虑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此外,还可使用其他镇痛药、夹板固定和冰敷来减轻疼痛。

3. 手术治疗:必要时可选择剔除痛风石,对变形关节进行矫形等手术治疗。

具体治疗方案有个体差异性,可以与医生详细沟通哦!

Q:得了痛风能治愈吗?

痛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啊!终身性疾病!是不是没救了......

别担心,痛风虽然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但是如果及早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并配合医嘱调整饮食、生活习惯,大多数痛风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的。

慢性期病变可导致患者关节变形,但部分患者也可经手术矫正恢复。

但是如过伴发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肾病者,其死亡风险增加。


图片发自160App




Q:痛风患者如何选择动物性食品呢?

痛风患者食用动物性食品时,应注意种类、数量、加工方式等。

(1)从种类而言,一般规律是,烹饪前颜色较深的肉类又称红肉,如哺乳动物,包括牛、羊、猪等,其嘌呤含量高于白肉(如非哺乳类动物,包括鸡、鸭、鹅和淡水鱼等)。动物内脏如肝、肾、心等,其嘌呤含量普遍高于普通肉类。因肥肉含有大量脂肪和胆固醇,易引起肥胖及加重尿酸代谢紊乱,故进食肉类宜以瘦肉为主。鸡蛋的蛋白、牛乳、海参等嘌呤含量较低。

(2)从食用数量而言,因个体差异较大、进食肉的种类不同,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痛风患者每日肉类摄入量不宜超过100 g(2两)。

(3)肉类食品的加工方式须予以重视。经腊制、腌制或熏制的肉类,其嘌呤、盐分含量高,干扰尿酸代谢,患者不宜食用。而应尽量进食新鲜肉类。烹饪时,提倡水煮后弃汤食用,油炸、煎制、卤制或火锅等烹饪方式均不提倡。使用佐料时,避免使用过多盐、糖和香辛料等。

Q:痛风患者如何选择蔬果类食物?

强调饮食均衡,须控制饮食总热量,提倡低嘌呤、低脂肪和低盐饮食。蔬果类食物是健康饮食结构的重要组分,痛风患者提倡减少高果糖蔬果摄入,应注意选择。

(1)不宜进食过多含糖饮料和糖分(尤其是果糖)含量高的水果,如苹果、橙、龙眼、荔枝、柚子、柿子和石榴等。

(2)相对而言,柠檬、樱桃和橄榄等对痛风患者有益。

(3)西瓜、椰子、葡萄、草莓、李子和桃等可适量食用。

(4)绝大多数瓜类、块茎、块根类及大多数叶菜类蔬菜,均为低嘌呤食物,建议食用。

(5)不宜多食香菇、草菇、芦笋、紫菜、海带及粮食胚芽等嘌呤含量较高的植物性食品。


图片发自160App


Q:痛风患者应如何饮水呢?

痛风患者每日饮水总量为2~3 L,可选择小分子弱碱性水。饮水量不足与高尿酸血症存在相关性,增加饮水量可减少痛风发作次数,降低血尿酸水平,增加排尿量从而促进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尿酸盐结晶沉积。

(1)每天饮水总量为2~3 L,尽量保证每日尿量约为2 L,尿酸碱度(pH值)在6.3~6.8,有利于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盐结晶形成。

(2)分次饮水,建议早、午、晚有3次饮水量达500 ml左右。

(3)饮用水尽量选择弱碱性、小分子水。

(4)研究提示,饮用柠檬水(如1~2个鲜柠檬切片加入2~3 L的水中)有助于降尿酸。

(5)限酒,特别是啤酒。

(6)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





图片发自160App


Q:痛风患者应如何运动

国内外研究表明,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可降低痛风发病率,而中~高强度运动可能使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水平上升,反而增加痛风的发病率。目前推荐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适当运动可作为非药物治疗措施之一,并遵循下列原则:

(1)高尿酸血症患者建议规律锻炼。

(2)痛风患者的运动应从低强度开始,逐步过渡至中等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使出汗增加,血容量、肾血流量减少,尿酸排泄减少,甚至可以诱发痛风发作。痛风急性期则以休息为主,中断锻炼,有利于炎症消退。

(3)运动次数以每周4~5次为宜,每次0.5~1 h。可采取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

(4)运动期间或运动后,应适量饮水,促进尿酸排泄。避免快速大量饮水,以免加重身体负担。因低温容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运动后应避免冷水浴。

(5)对有心血管、肺部基础疾病者,应适度降低运动强度和缩短运动时间。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