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儿童弱视

潘星亮医生 发布于2023-02-04 10:45 阅读量256

本文由潘星亮原创


图片发自160App

本病常见于儿童,典型症状为视力下降

早期强化筛查可减低患病率和减轻弱视程度治疗以屈光矫正、遮盖、药物、手术为主

弱视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眼部疾病,由于儿童视觉发育期时异常引起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如异常肿物)。弱视常会造成视力低下,并影响双眼视功能,需要尽早积极治疗。治疗弱视的年龄因素非常关键,年龄越小,疗效越高。治疗主要取决于弱视的类型,包括屈光矫正、遮盖治疗、药物性或光学性压抑治疗、手术治疗等。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是视力下降。

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出的低于0.8为弱视诊断标准,同时应注意年龄因素,低于以下标准即可诊断为弱视。

3~5岁儿童正常视力参考值下线为0.5,3岁为0.5,4~5岁为0.6。6岁及以上为0.7。


图片发自160App

弱视有哪些类型?

1.斜视性弱视

2.屈光性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

3.形觉剥夺性弱视

病因

为什么会得弱视?

弱视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不同类型的弱视具体的发病原因有:

1 . 斜视性弱视:是由于视轴不正引起。斜视物像不能同时落到两眼对应点上,引起复视。大脑皮层为了清除复视而抑制有斜视眼传来的信号,使黄斑区的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形成了弱视。

2. 屈光性弱视:

(1)屈光不正性弱视:是指双眼视力相等或接近,由于屈光不正,患者看仅看远都不能获得清晰的物象。由于传入大脑的视觉冲动或信息较少,黄斑中心凹的视细胞长期得不到充分的刺激,造成向中枢传导发生障碍,所以两眼都形成了弱视,多见于远视性屈光不正。

(2)屈光参差姓弱视:是由于两眼屈光参差明显,在两眼黄斑形成的物象大小不等或清晰度相差太多,使大脑中枢无法把两个物象融合为一个。视皮质中枢就抑制了屈光不正较高的物象,使该眼导致弱视。

3 . 形觉剥夺性弱视:是指眼的视物功能被剥夺。视网膜缺乏光刺激,因而视功能发育受到限制而导致弱视。常见的病因有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致使光线不能充分进入眼球,剥夺了黄斑部接受正常性刺激的机会,产生功能性障碍。




图片发自160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