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桂冰心理诊室】

桂冰医生 发布于2025-01-05 16:13 阅读量166

本文由桂冰原创

特别说明:桂冰心理诊室案例故事是根据临床常见问题整理而成,不代表真实个案,整理分享希望能帮到更多人。

       期末考试即将来临,随之是年中的中考、高考,考试焦虑还在捆饶着很多家长和学生,那么考试焦虑有那些表现哪?

案例:

1、考试心慌、手心出汗的3年级男孩,告诉我说:“考试时我在想,如果考不好,妈妈就会减少我的电视时间,不让我玩电脑。”

2、越努力成绩越下滑的女孩说:“小学时一直是第一,上初中突然不当第一了心理受不了,害怕努力之后成绩上不去。”

3、害怕老师批评,内心总感到自责的高中生。

       定义:面对重大的考试情境时产生的暂时性焦虑表现为考试期间(考前、考中、考后)感觉紧张、不安、担心、害怕,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考试失败,并伴有发抖、出汗、心跳加快、头晕、头痛、失眠、尿频等躯体症状。

      由于过度焦虑对记忆力、思维力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分散了考生的注意力,使考生只关注自己的情绪而难以集中注意力来应付考题,导致考试成绩下降。



形成原因:

1、 精神分析角度:“本我”(对学习无趣、反感,想玩)和“超我”(严厉、苛求自己考好)在无意识中形成强烈的冲突而造成的。(例1)

2、 行为主义角度:

(1)自己有考试失利的经历,而害怕考试。

(2)周围人中考试好受尊敬(例2)

(3)没有形成必要的考试策略

3、 认知的角度:

(1)对考试及其后果的看法(例3)

(2)对自己的过低评估(别人熬夜怎么不困、我熬夜后上课为什么打瞌睡)

(3)对他人的过高评估(别人上课时从来不走神、可是我上课是却走神,不能百分之一百的听讲)

(4)对来自父母、老师及社会的苛求的认同(名次掉下来怕别人笑话)

(5)对考试结果的绝对化要求(我必须要考到10名以内)

4、 综合因素:考试焦虑是人生理、心理与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



如何应对:

好成绩=牢固的基础知识+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心理状态

好成绩=好的基本功+好方法+好心情

好心情:是指有适度的紧张,有足够的信心,考试时精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记忆清晰,反应速度快等。

坏心情:是指过度的考试焦虑,包括紧张、担心、害怕、丧失信心、脑子一片空白、恐惧等;同时伴有一系列躯体症状,如心慌、头晕、发抖(有时甚至拿不住笔)、以及尿频、尿急等。

分两类:

1、平时不好好学习或方法不对,又在乎考试成绩的学生,要学会解决学习态度和方法

2、平时学习努力,成绩不错,但过分在乎考试成绩和结果,害怕不能正常发挥水平的学生要学会心理调整。

认知观念的转变:

(1) 接纳:考试焦虑不是坏事

例:平时成绩很好,一考试成绩就发挥不出来,非常自卑,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心理素质差,没有希望的人。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间的关系:倒U型,即适度的焦虑易于提高考试成绩。

低焦虑:高难题—要放松

高焦虑:解决容易题—要紧张

应付考试焦虑不是要完全消除它,而是要适度的使用它。

(2) 正确面对: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我们真正需要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过度的焦虑是对焦虑的恐慌引起的-。

摆正态度:考试不是和别人比,而是和自己比。

行为训练调整情绪:休息-放松训练-回想成功经验-巩固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