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说明:桂冰心理诊室案例故事是根据临床常见问题整理而成,不代表真实个案,整理分享希望能帮到更多人。
文博是初三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是学校的前100名,考重点高中是没有问题的。妈妈带他来心理门诊,就是因为孩子学习不用功,已经初三了,还惦记着上网聊天,出去打球。
当他和妈妈走进诊室的时候,孩子是一脸的无奈,妈妈是满面的焦急。妈妈详细介绍了孩子的成绩后,再三强调:“连老师都说了,如果他能再用点功夫,考前50名没有问题!”“老师说这孩子特别聪明,一边玩一边学都学成这样,要是用功就更出成绩了。
孩子在旁边无奈的直摇头。我问文博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文博叹着气说:“我妈就是不满足,她就想把我逼疯。”接下来,他讲了自己和妈妈的故事。
文博从小就非常聪明、性格开朗,学什么像什么。上学后虽然是个调皮的孩子,可是学习一直比较好,上了三年级换了一个老师,找到文博的妈妈说这个孩子聪明,可塑性强,好好抓一抓能出成绩,从此,妈妈便成了孩子学习的伙伴,教孩子如何学习、复习,给孩子加许多练习卷,孩子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顺利考上一个重点中学,妈妈对自己的努力感到很满意。
初一还好,上了初二,孩子开始对妈妈的做法感到不满意,经常与妈妈争吵,不希望她在指指点点,不希望她再天天监视。妈妈给他一个学期时间如果学习成绩提高就不管,成绩下降就继续管,结果期中考试就下滑十几名,老师找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不能听他们的,必须得管!”更严厉的管教又开始了。成绩却没有很大的提高。
妈妈总结,孩子是一个不要强,做事不全力以赴的人,是个性有问题。孩子认为妈妈太焦虑,自己已经长大了,学习是自己的事,不需要她天天看着。为此,冲突不断。
当我让文博平静下来,讲讲现在的心情时,文博却激动的说:“我觉得人聪明就像有罪一样,就应该比别人学更多的东西,学得更好。其实,我并不聪明,是他们认为我聪明,就逼我拼命的学。”他看看妈妈,好像下了什么决心一样说:“我说实话吧,其实,我妈根本不了解我,老师说我一边玩一边学,是因为有时后我学习不在状态,会溜号,觉得学习没有头,很烦。过去上学盼着周末,还能去打球,上网和同学聊天诉苦,现在,放假都不盼了,放假还要去补课。有时感到太没意思了。周一到周五上一天课,老师拖堂,有时上厕所都急急忙忙的,回到家,吃点饭想看一会电视也不行,还要马上去学习,到周六去体育馆打球三小时,也被改成在家附近的学校操场玩,我感到没意思就改成在家上网2小时。”看到妈妈吃惊的表情,文博惭愧的说:“我也不愿意让我妈上火,可是我真的感到没有头。她在我身边我就觉得在监视我,我很烦。”
心理分析:
1、 文博目前有情绪的问题,与学习本身的压力有关,也和学校和家庭给他的压力有关。
2、 文博的妈妈也像很多家长一样,总希望孩子是一直在学习的状态,在努力学习;有的家长接受孩子放松,心理也会不舒服,有一分钟的拖延,就会焦虑,担心孩子会因此分心。其实,如果皮筋一直绷着,会很快断的。适当的调整放松才更有利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