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说明:桂冰心理诊室案例故事是根据临床常见问题整理而成,不代表真实个案,整理分享希望能帮到更多人。
小宇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因胸闷心慌、记忆力下降,失眠,严重时彻夜不眠,烦躁不安,不能上学而来心理门诊,诊断为焦虑障碍。
小宇的爸爸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妈妈是普通的工人家庭,爸爸妈妈是自由恋爱,但是遭到爸爸家庭的强烈反对,爸爸顶着被父母赶出家庭的压力和妈妈结了婚。婚后很多年奶奶才让妈妈走进他们的家门。自从她记事以来,她就深深感受到奶奶对他父母的不公平。奶奶家有事爸爸总是做得最多,可是还是经常被奶奶训斥;妈妈就象奶奶家的仆人,每周回去给老人收拾家做饭,爷爷奶奶生病日夜守侯,都没有换得奶奶的表扬;从小去奶奶家,无论吃的、玩的奶奶总是让她让着弟弟妹妹,即使是她对,奶奶也会批评她,在她中考的时候也没有打一个电话问候一声,她非常伤心,她感到奶奶对她一家人的不公平。她经常会看到妈妈一个人呆坐在沙发上流泪的样子,她认为妈妈太软弱,太受气,爸爸太孝心、太窝囊,无力保护妈妈,所以,从小她就是一个很倔强、很叛逆的孩子。经常会因为探望爷爷奶奶和父亲发生争执,最后被爸爸的严厉所压制,被妈妈的劝说和眼泪所退让,但是她的内心一直很压抑、很愤怒。
爸爸是个很细致的人,把妈妈和她照顾得很周到,什么事都管,对她要求也格外严厉。自己也非常努力的工作,把家制备的很好。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奶奶不同意我们的婚姻,我们更要把家过好,不能让奶奶对我们失望。”“所以父亲照顾我的时候又细致又温柔,管教我的时候就像凶神恶煞”。 小宇无奈地说,“父母管教很严,和同学出去玩,每次都要问去哪里?和谁?几点必须回来,超过时间就要打我,同学们认为我们家里很恐怖。”
妈妈是非常善良、能干、忍让的人,妈妈反复说的一句话是:“我的所有委屈都忍着,我们从来也没有和孩子说过,他们毕竟是丈夫的父母。”“他们家对我不公我能忍,但是我不能亏待我的小孩。”
“爸爸妈妈没有自己的任何爱好,休息时哪里也不去,只守着我,从来不让我关自己的房门,怕我在自己的房间里做别的事情。-我没有自己的生活,因为我的时间都被我爸爸妈妈安排完了。他们天天和我讲道理,一点小事他都要讲很久的道理,我很烦。为什么我不能象别的同学那样自由快乐的生活,而要跟他们一起受窝囊气。”
上了高中,学习压力大了,老师不让讲学习以外的话,也不让看学习以外的书,放学想和同学走走说说心理话,爸爸妈妈又要求我必须按时到家,晚一分中都要审问,我不愿意让他们担忧、失望,可是我感到胸闷,好象要爆炸了,我的脾气越来越不好,经常忍不住跟他们发火,然后就后悔、自责,晚上睡不着觉,记忆力下降,成绩也下降﹍﹍。
心理分析:
1、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成员的互动对孩子会有直接的影响,尽管父母不愿把矛盾呈现在孩子面前,好像情绪都可以掩盖,可是父亲对她不能出错的完美苛求,反应了父亲内心的焦虑,母亲的发呆、流泪,让孩子体会到母亲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孩子的心是敏感的,是要家长带着她去面对的。
2、 当父母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时,他们会感到巨大的压力,而失去自我思考的空间,是难以走到外面的世界健康成长的。
本文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