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口臭,医生却让我去看心理科!

桂冰医生 发布于2024-08-18 14:20 阅读量390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JFSJSclMS7Xnck4A0qE-aA


每当和别人聊天时,看到后退的步伐、捂住的鼻子,虽然表面波澜不惊,其实脚底早已抠出了“三室一厅”。


而这,正是「口臭」人尴尬的日常。


天天刷牙,试过好多清新口气的漱口水和口香糖,口臭问题还是一直存在。


但你不知道的是,口臭所带来的心理上的压力可能会比生理疾病更痛苦,有时候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为什么口臭的人这么多?口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该如何彻底解决?







口臭可分为真性口臭、假性口臭臭恐惧症三大类。


l 真性口臭


这就是目前常说的你有“口臭”啦!


引起真性口臭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个方面。




l 假性口臭




这往往源于一系列的心理因素及非口腔健康因素的综合作用,对于部分患有焦虑、抑郁情绪的人来说,他们常常对身体状况抱有过度的关注与敏感。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让他们对自己的口气产生不必要的担忧,让人们在没有实际口臭的情况下,因过度敏感和担忧而自我感知到口臭的存在。


l 口臭恐惧症



就像有部分患者通过治疗手段可能已经痊愈,但是总还是觉得自己有口臭。


假性口臭和口臭恐惧症两类人,可能需要的不只是口腔检查,还得找心理医生聊聊,帮他们解开这个心结。



回答:没错!

虽然心理问题刚开始带来的可能是“假性口臭”。

但是有研究发现,当我们长期处于高压下时,口腔内的环境,特别是唾液和里面的微生物,都会发生变化,导致口腔内部原有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不仅如此,长期的压力、抑郁和适应不良等不良情绪还有可能导致牙周炎等疾病的发生。



久而久之,精神压力带来的“假性口臭”也可能逐渐演变为“口臭”!


且心理和躯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当我们有压力的时候,口腔菌群紊乱,胃酸分泌增多,积食等生理因素都可以导致口臭,而害怕口臭遭到别人的嫌弃,又会导致躯体症状的加重。


也就是说,心理因素导致口臭会有两方面的表现。一个是口臭已经治愈,但是仍然担心或坚信自己仍有口臭,二是确实偶尔有一些口臭,但是他感觉的口臭远远超过了实际存在的口臭,也就是过度关注和敏感,使口臭扩大化


说到这里,小编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心理性口臭的小故事!


有个小女孩叫花花,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的时候,被别人指出她有口臭。从此,开朗的花花慢慢变了,她自卑、内向、敏感,多疑,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


这种自卑延续到了她成年、结婚、生子,因为口臭她甚至不愿意和家人孩子有过多的交流。


为了治疗口臭她四处就医,该做的全做了,但是并不见好转,甚至有消化科医生建议她去精神科看看。


在几经周转之下,偶然间,她了解到了160多学科会诊。最终,经过消化内科、口腔科、心理门诊等多位医生的研究,发现她的病确实不是口腔和消化问题,而是心理障碍。


花花接受了抗焦虑、抗抑郁治疗,并坚持每日适量的运动。用药两周后花花的担心、恐惧情绪有所缓解。


好啦,故事就说到这里啦!


是不是觉得原来心理压力竟然能有这么大的影响?


所以如果有口臭困扰的朋友,不要一股脑的就往口腔科或者消化内科去啦,不妨先弄清楚自己口臭的真正原因!







妄想性口臭,也就是上面说的“口臭恐惧症”。


这是健康焦虑在口腔中的表现形式之一,长期被社会压力、生活烦恼和个人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压得喘不过气的人,心理容易紧绷得像根弦。


在这种紧绷状态下,一点点口腔里的小感觉,甚至是正常的气息,都可能被他们误认为是严重的口臭。



他们可能会不停地检查嘴巴,反复问别人:“我是不是有口臭?”


甚至因此害怕与人交往,担心自己的“口臭”会让别人不舒服或尴尬。



自己闻不到,主要原因是产生了“嗅觉疲劳”,也就是闻久了就习惯了。


还有一部分原因,由于我们口腔内的软腭和鼻腔是连在一起的,而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内最上端或者嗅上皮内,口腔内的气体一般在口腔后部产生,通过嘴巴呼出到正前方较远位置,所以自己也就不太闻得到了。














目前,疑难杂症·寻求良医活动仍在继续,用户可以点击下图进群咨询医生,获取医疗建议。还可以转发给身边亲人朋友,为他们的健康提供一份保障。


点击图片,进群获取名医指导

↓↓↓


如果感觉自己有任何心理问题,又或者是近期有焦虑、失眠等问题,不妨寻求医生的帮助!


点击下图,即可预约全国三甲名医

↓↓↓


全国免费心理咨询活动正在行进中,有需求的朋友抓紧机会,赶紧报名!


点击下图,即可报名免费心理咨询

↓↓↓


看完文章,有没有跃跃欲试的朋友,已经开始自测自己是不是有口臭了呢?


其实口臭也不用自卑,找到正确的病因,对症治疗!


如果你也是心理性口臭,平时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心情舒畅、必要时可以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克服心理性障碍,相信大家都可以拥有自信、灿烂的生活!


审稿专家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