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脆弱吗?【桂冰心理诊室】

桂冰医生 发布于2024-08-04 15:05 阅读量292

本文由桂冰原创

特别说明:桂冰心理诊室案例故事是根据临床常见问题整理而成,不代表真实个案,整理分享希望能帮到更多人。

案例一:

一个孩子因为完不成作业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放弃了年轻的生命

原因:

1."大家认为"她承受力太差,遇事想不开。

2.一方面是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

3.父母也经常用看似玩笑却很尖刻的语言说:“要是把你吃饭的精神用在学习上该多好啊!”“眼睛度数长的挺快,可是你的知识长了多少啊!”----父母的话象一把刀,天天割在她的心上。

案例二:

有一个学习一直是第一名的孩子也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在决别的诗句中,她写了《红楼梦》中葬花的一段,表达自己内心苦闷的心情,并绝望地表示自己已无力满足父母老师那不断增长的期望,感到永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太累了,想走了,轻松一下。

分析孩子的成长过程:

家庭背景: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工作业绩突出,父亲常说的一句话“人家要是说爸爸的孩子考上北大、清华,爸爸该多高兴呀”“你要是再刻苦一点,你的成绩会更好。”

学习背景:参加各种竞赛的老师,建议把时间多放在自己教的科目上。

个人成长:从小学习一直很好,老师不断的让她参加各种竞赛,希望他取得更好的成绩。


出事后:家长、老师不懂为什么学习这么好的孩子会走绝路?


在不断提倡为孩子减负同时时,家长却积极地为孩子找各种补习班,老师也在努力增加孩子的学习时间,以便在学校、区、市级的考试中排在前列。



这引起我们的深思,该怎样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哪?!

反思:

亲子关系、亲子沟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孩子从小和父母的交流少,父母对孩子说教多,沟通少,不知道孩子内心的真正的想法。



如何沟通:

1、学会倾听:

  孩子回家了告诉父母:“小明又打我了”,很多父母的反应是:“你不打人家人家怎么会打你呀!”“说过多少次不让你和他玩,你还和他玩,挨打舒服了?!“小明就爱打人,以后躲他远点”

2、倾听的艺术:

(1) 共情:“打哪了?”“很痛吧?”

(2) 了解事实:“打了几个人?”“打你时在做什么呀?”

(3) 不加评判地分析原因:不要说“你惹人家,人家可不打你吗?”;要说“你这样和他玩,他不高兴,是吗?”

(4) 请孩子自己来思考相处的办法(学习人际交往),“以后怎样和他相处呢?”

  当家长真的走进孩子的心理,沟通的大门才会打开。


本文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