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加码的期望让他逃离【桂冰心理诊室】

桂冰医生 发布于2023-09-16 16:47 阅读量289

本文由桂冰原创

特别说明:桂冰心理诊室案例故事是根据临床常见问题整理而成,不代表真实个案,整理分享希望能帮到更多人。


      小刚是和爸爸妈妈来到心理门诊的,深深低着头,跟在母亲的身后,母亲不时地回头拉他一下,让他坐在最里的座位,好像怕他跑一样,小刚一直都很听话,服从母亲的安排。父亲也听话地被按排在儿子旁边,母亲坐在最外边,靠咨询师最近。

还没坐稳,母亲就开口说话了:“我儿子原先学习特别好,现在身体不好,学习下降,请您帮帮他!”接下来,她详细讲了孩子的情况。


小刚的父母都出生在农村,外公是当地的一个干部,重视文化,5个孩子只有小刚的妈妈没有考学,其他的孩子都出去读书,找到比较好的工作,下一代学习也好。小刚的爷爷奶奶是当地的农民,7个孩子都没有读过高中,生活比较困难,下一代也不喜欢读书。两人从小就好,小刚妈妈顶着家里的重重压力20岁就和小刚爸爸结了婚,为了争口气给父母看,两个人来到城市打工、做小买卖、到有了自己的小厂,钱赚了一些,有了房、有了车、有了许多积蓄,可是吃了太多的辛苦,自觉地位也不如外公的其他孩子高。所以,他们夫妻认为读书是一个人唯一的出路。两个人下决心哪怕倾家荡产也要供孩子读书,将来不让他吃那么多的苦,做一个“白领”。这也是他们夫妻终生奋斗的目标。


小刚从小就在父母关爱和期待下长大,非常懂事、听话、学习好,是爷爷家的佼佼者。在外公家也能数二、数三,父母感到非常欣慰。到了重点中学,精英班,成绩仍然领先。老师找他们谈话:“你的孩子很有潜质,是清华、北大的苗子,只要这三年狠抓,就一定出成绩!”两人经过多方请教,认真商量,决定报补习班、请家教,控制他的打球娱乐时间,帮助他的成绩有个飞跃。开始孩子能够接纳,成绩也有很大的进步。可是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说这孩子体育课跑得比谁都欢,还有潜质能够挖掘。他们就认为孩子用功还不到。还能学得更好,他们就再给加课。


到了初三,学校的体育课基本被占用了,倒记时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小刚回家不爱说话了,还经常和父母顶两句嘴,父母并没有在意,只归因到:“孩子学习压力大,发发脾气能坚持学习就行啊!”。可是一次月考,孩子的成绩下滑10几名,父母吓坏了,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我们这辈子都是为了你呀!”甚至以死相逼:“你要是不好好学习,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们就去死了算了。”孩子做了保证,可是从此孩子脸上的笑容再也没有了,学习的时间比过去长了,可是成绩却没有提高,一次数学小考没有考好,孩子离家出走了。


这一夜夫妻两走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决心不再逼孩子学习,只要他活着,干什么都行。


第二天,孩子自己回来了,向父母道了歉,回到学校,他们又禁不住开始挖掘孩子的潜质,帮助他实现去清华、北大的梦想。









心理分析


1、小刚已经处于一种抑郁的状态,在治疗过程中,小刚痛苦的说:“从小我就听他们的,我觉得父母不容易,想好好学习,可是我学得越好,他们会逼我考得更好,我怎么努力也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我只好逃走了!”


2、小刚说在初三前,他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回家努力学习,在学校利用所有的课间、体育课时间拼命的玩,跑过之后,好像身体充了电一样,可以非常投入的学习。到了初三,每天除了做卷就是做卷,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回家又不敢放松,想到熬过初三还要熬三年高中,觉得熬不到头,活着没有意思。


3、父母把自己的梦想和对未来的焦虑全部压在孩子的身上,当孩子难以承受的时候,便会选择了放弃。



小刚的情况是现在学生中常见的问题,看看您的家庭、周围的孩子,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困扰,怎么来解决哪?说说您的想法吧!

专家介绍




作者:桂冰

编辑整理:罗医宣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