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说明:桂冰心理诊室案例故事是根据临床常见问题整理而成,不代表真实个案,整理分享希望能帮到更多人。
路路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由妈妈带到心理门诊的时候表现得很沮丧,妈妈一坐下来就开始讲明原因:“老师和校长都找我谈话,说孩子有心理问题,劝我们回家休学做心理治疗,调整好了再上学,我们家长和孩子都不同意,校长让我们到医院开个证明,没有心理问题,我们去医院检查说孩子挺好的,校长又说医生没有看到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为了其他孩子的安全,还是让我们休学。我们经人介绍就到这里来了。”
我让妈妈平静了一下,再请他讲讲孩子在学校的详细情况,妈妈接着说:“我和他爸爸都是来城市打工的人,经过努力开了个小公司,条件好了,希望让孩子多读点说,不要象我们一样吃苦,孩子也确实爱学习,从上学成绩就一直在前5名,奥数、钢琴、绘画老师都夸他。这两年我就决定不干了,专门在家培养孩子。”妈妈叹口气,看着孩子接着说:“这孩子从小就懂事、挺能干的,我生病的时候还会给我煮姜水,我陪他的第一年也挺好,可是后来说他就不听了。”
我请她举个例子。
她想了一下说:“比如:让他弹一个小时钢琴,他会出来4-5趟喝水、上厕所,不能坚持一口气弹完。说他磨蹭他不高兴,还犟嘴。给我气得要死!”孩子斜眼看了一下妈妈,嘲笑着说:“然后她就发疯!”妈妈笑着表示认可说:“对呀!讲道理不听,我把他关在房间里,不许站起来,不认真弹就加时间,有的时候一个小时的琴他会弹2-3个小时。”
我问她结果有改善吗?
她叹着气说:“越来越坏,脾气也不好了,天天跟我对着干。”“开始我用玩电脑鼓励他,只要学习,就可以玩电脑,他就写得特别快,会玩1-2个小时,我怕他眼睛累坏了,也怕他上瘾,就规定时间,只准玩半小时,这下可坏了。他说我说话不算数,不玩电脑,也更不学习了。开始打还怕,表现好几天,现在,打完就跑到外面,很晚才回来,我们又怕他丢了,不知怎么办了?”妈妈喘了一口气,更加焦急的说:“更让人着急的是,他在家耍脾气我们都能忍,关键是他到学校也耍,老师批评他,他就撕考试卷,撕书,严重了就跑到操场去玩,和同学发生一点小事就发火,有一次还把同学打坏了。”路路立即转过头,对着妈妈大吼起来:“那是他欺负我,我才反抗的!是老师偏心!”妈妈被他的声势压倒了,温和着说:“是他欺负你,可是你把他打坏了,妈妈不得给他看病吗?”
看着妈妈无奈而失望的表情,我请妈妈讲讲孩子的优点。
妈妈皱着眉头,无奈的苦笑着问孩子:“路路,你还有什么优点吗?”听妈妈嘲笑的口气,孩子红着脸哼了一声:“没有!”妈妈肯定的点头告诉我:“现在,真的找不到优点!”
我的心理很难过,平静了一下,再一次请妈妈讲讲孩子小的时候,一定是和现在不同的。
妈妈的眼里闪现一抹亮采,讲起孩子小的时候很乖,从小就会背很多古诗。在妈妈滔滔不绝的讲的时候,路路满脸的阴云一点点疏散了,嘴角抽动着,眼睛里禁不住闪现着孩子的童贞,一会就忍不住转过头来,撒娇似的给妈妈补充道:“你忘了,你有病的时候我还给你煮姜水哪?”“还有你那次手坏了,我主动去洗碗………”一件一件小事,我第一次看到妈妈露出灿烂的笑。
在以后的治疗中,每天说出孩子的10个优点,成了妈妈的作业,开始是艰难的,需要孩子的提醒,有时,她还会禁不住要求孩子能多一些学习的优点,可是,这样的作业坚持下来,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孩子也越来越象妈妈表扬的那么好了。
心理分析:
1、路路的问题是亲子关系的问题,开始表现是从妈妈全职陪伴开始的。妈妈爸爸希望孩子的聪明才智能改变他们的命运,结果,样样都要做好的完美苛求,让孩子产生逆反。
2、在父母眼里,学习成为孩子的全部,而忽略了孩子整体的发展,所以,当孩子把会洗碗,会帮助妈妈干活当成优点的时候,妈妈还是强调这不需要,只要学习好就行。
3、在治疗中,当妈妈学会把路路当成一个孩子,而不仅仅当成一个学生来要求的时候,他们的互动关系逐渐改善了。
本文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