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就到小长假
每次长假回家都免不了被催婚
经历过的人都能懂
年年被催婚,年年说法不一样
有些网友分享亲友催她结婚的话术
“结婚多好啊,生个娃多好啊
生了娃之后都不会有痛经问题了”
真的是这样吗?
毕竟被痛经折磨的这些年
真的是遭了大罪了
其实,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
有些女生生了娃依旧会痛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虽然痛经都是痛
但是原因不同
痛经指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我们常说的小肚子),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
一般情况,痛经可分为两类: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初潮 6-12 个月开始出现的痛经,无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这种类型的痛经一般是由于子宫局部前列腺素分泌失衡引起子宫痉挛性收缩所致。
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内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来月经早期时没有,但随着年龄增长才出现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继发性痛经需要到医院进行诊断和确定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生孩子能治好痛经吗?
生孩子确实可以缓解部分原发性痛经。
如因过度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可能会加重原发性痛经,这部分痛经的女性因为怀孕生娃让她们体内激素水平重置了,所以痛经消失。
以及因子宫后倾、子宫后屈、子宫过度屈曲、宫颈口狭窄、子宫颈管狭窄等,造成经血积聚、不能顺畅排出体外的痛经,在怀孕、生娃过程中,这些情况都可能被“纠正”:子宫位置可能会因为怀孕恢复正常,宫颈口、子宫颈管会在分娩的时候被扩张。所以生娃后再来月经,经血就能比较顺畅的流出,就不那么疼了。
但如果你是继发性痛经,如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就很难在生娃之后自动缓解的。
所以,生个娃并不能缓解所有的痛经问题,如果疼到头晕,冒冷汗,还是建议趁早就医,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如果是继发性的痛经,尽早治疗。
可以遵医嘱,适当吃止痛片。也可以选择中医来调理。
中医角度如何预防痛经?
中医认为痛经多是外感病邪、生活饮食不慎、体弱虚损,导致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亦痛。因于实则有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湿热瘀阻等,因于虚则有气血不足、肝肾不足等。
中医治疗痛经
治疗原则:标本兼治,分期论治
①“标”为止痛,“本”为通过。
“望闻问切查”辨清原发或者继发痛经以及相应的寒热虚实证型,即辨病与辨证、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若需要行手术治疗,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术后中医药可以起到预防或减缓复发、助孕安胎作用。
②分期论治,即分经期与非经期论治。
经期疼痛时,当急则治标,以止痛为目标;平时缓则治本,审因论治,或活血化瘀,或温阳补肾,或益气养血,以使冲任、胞宫气血和畅、滋荣为目标。尤其需要重视非经期的治疗。
治疗方法:内外兼施,预防巩固
1、药物内服
根据不同寒热虚实辨证进行分期论治,实证者如血瘀、寒凝者,至少在经前1周进行中药内服治疗,经期根据情况也可服药;虚证者如气血不足者,建议在月经干净时便进行中药内服治疗,经期根据情况也可服药。现有中药汤剂、中药颗粒剂以及中成药等选择。
2、外治疗法
可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法来预防
需要提醒的是,预防痛经的最好时间为来月经前的7-5天,这时候进行调理有比较好的效果。另外因为中医临床上对痛经有多种症状分型,所以建议对于痛经的预防治疗还是得经过专业人士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