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洲中医院妇科门诊总是会有这样的情景出现:有妈妈带着正上初高中懵懂的女儿来看月经不调的,月经有两三个月没来了或看痛经;也有因为一个月来两次月经而困扰的中年女性;更有处于更年期,月经要么不来,要么来了就不走的焦虑烦躁的女性。如此种种我们归为月经紊乱。月经陪伴女性30多年,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
不想让乱来的大姨妈影响学习和工作,想用中医的方式,那可以怎么来调呢?
月经紊乱是怎么回事?
月经紊乱,在中医妇科里面叫“经水先后无定期”。
《中医妇科学》定义:“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交替不定且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为经水先后无定期”。
很多人认为月经紊乱是因为自己气血虚,但在有些中医看来,是由于“肝郁”。
“肝郁”是中医的一种病症术语。当人的情绪长期不佳,比如经常生气、郁闷、焦虑、忧愁等,会导致肝脏的疏泄功能失常。
肝主疏泄,就像身体里的“交通警察”,负责让气的运行保持通畅。当肝气郁结时,气的流通不畅,就可能出现胸胁、少腹胀痛,叹气、情绪抑郁,咽部有异物感等症状。女性还可能出现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问题。
这与现代人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的特点相吻合,长期精神紧张会扰乱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分泌失衡,从而影响月经周期。
中医如何治疗月经失调?
调理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异常,结合月经周期中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四个不同时期的阴阳转化和气血盈亏变化的规律,采取周期性用药的治疗方法。遵循“经前勿滥补,经后勿滥攻”规律,经后为阴长期,治宜滋肾养阴填精为主,一般治疗两至三周。经前视有无孕求而有别。若有孕求,治宜益肾养血,佐以疏肝行气。若无孕求,治宜疏肝行气,活血通经,用中药一周。此方法简称为“调周法”。
调节月经经量
对于经量异常,月经过少虚证者,平时重在濡养精血,或滋肾补肾养血调经,或养血益气调经滋气化源;经期加用疏肝活血之品。实证者,平时宜攻宜通,或活血化瘀调经,或燥湿化痰调经;经期可加温通活血之品。 对于月经过多,平时以补益气血为主。注重经期治疗,辨证寒热虚实,尤其重“瘀”,离经之血即是瘀血,“瘀血不去,新血难安”,补气、化瘀、清热止血为常用治法。
调节月经经期
经期延长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经行不畅”,表现为来经时经血点滴而出,排出不畅;第二种为“经行拖尾”,表现为经血淋沥不尽达10天左右方净;第三种为“经行不畅与拖尾并见”。经期延长治疗重在缩短经期,临床把握三种类型用药的时机是关键。类型一,注重经前期一周及行经初期3天内的治疗,治以活血通经,使经血排得通畅;类型二,注重经期第3天后的治疗,治以固冲化瘀止血;类型三,则兼顾前二者的治疗。中医调经在于“治本”,调治脏腑气血,依据不同月经失调病分阶段,抓重点,灵活运用调经原则和方法彰显优势。
除了传统的对症拿方药调理,不少患者也追求中成药来快捷调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体偏重不同,在所选择的中成药类别上也要有所侧重。如六味地黄丸以补肾养阴为主,适用肾阴亏虚的病人;乌鸡白凤丸以补肾养精血、养血为主,适用虚寒的病人;逍遥丸是疏肝解郁的药,以气滞血瘀,情志抑郁导致的月经不调病人可用。
月经期女性也可以饮用红糖红枣姜水,有温中养血的效果,但燥热体质、阴虚火旺者忌用。
如果身为女性的你,一直被月经紊乱问题困扰,调整生活习惯与作息习惯,依然没有调理好的情况下,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听取专业建议,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