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肪肝」
这个体检报告上的常客
相信不少人都有所耳闻
「不就是胖点吗?瘦下来就好了」
「我明明不胖,为什么也有脂肪肝?」
正因为它的常见,所以很多人都不重视
其实,脂肪肝是一个危害非常大的疾病
如果不干预,10年内肝硬化风险
可高达8%-20%
如何减轻脂肪肝伤害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
脂肪肝,可不是胖子才会有
脂肪肝,全称叫肝细胞脂肪变性,是指肝脏内脂肪(主要为甘油三酯)蓄积超过肝脏重量的5%,或在病理切片中脂肪变肝细胞占比超过5%。
它是我国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
有可能进展为肝硬化、肝癌
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隐形杀手”
它的成因可不仅是“胖”出来的问题
其中常见的病因有:
代谢性因素(占70%以上):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是主要诱因。
酒精性因素: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40g、女性≥20g,持续5年即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
其他因素:比如快速减肥、营养不良、药物损伤、妊娠急性脂肪肝等。
脂肪肝分三个程度
脂肪肝的分度通畅可以通过
肝脏弹性扫描仪(FibroScan)来精准量化:
轻度脂肪肝(CAP 240-265 dB/m):肝脏脂肪含量5%-10%
中度脂肪肝(CAP 265-295 dB/m):脂肪含量10%-20%
重度脂肪肝(CAP ≥295 dB/m):脂肪含量>20%
目前脂肪肝的诊断需要结合影像、生化、身高体重等数值来综合评估,常用的检查手段有:
超声检查:可从形态分析是否有脂肪肝,通常是B超医生的主观判断为主分度,有时可能和实际有一些差别;
肝脏弹性成像:可通过仪器测定客观定量评估脂肪含量(CAP值)及纤维化程度;
血液检测:通过检测肝功能、血糖、血脂、肝纤四项等检查评估有无转氨酶升高、有无合并其他代谢指标异常、有无肝纤维化等。
脂肪肝的危害有哪些?
关于脂肪肝的危害,大多数人可能以为只是会影响外观,造成转氨酶轻度升高,或者有轻微的腹部饱胀不适感,殊不知它还可以造成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危害远超大家的想象。
另外脂肪肝的患者绝大多数是由于代谢性因素所致,常常会同时合并其他的代谢性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它其实是代谢综合征的“预警信号”,往往是因为一个脂肪肝查出各种其他疾病及并发症。
得了脂肪肝,该如何治疗与防范?
一、做好干预
1、生活方式干预
阶梯式减重:3-6个月内减重5%-10%(每周0.5-1kg)。
饮食管理: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采用低GI饮食(如地中海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50%总热量),增加膳食纤维。
运动处方: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抗阻训练。
特殊干预:合并糖尿病者可视患者情况,结合内分泌科专科意见选择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减重同时改善代谢。
2、药物干预
适用人群:合并肝纤维化、NASH(脂肪性肝炎)或代谢紊乱者。
二、做好防范
定期体检:建议30岁以上人群每年查肝功、血脂、超声弹性成像、腹部彩超等;
控制腰围:建议控制腹围男性<90cm,女性<85cm;
建立“代谢健康”观念:即使体重正常,也要关注血糖、血脂、尿酸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