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明肚子很饿,却吃一点就饱了;平时爱吃的菜,这几天却没胃口;前段时间拉稀,最近又便秘;总感觉有大便,到厕所却拉不出;时常饱胀、上腹灼热、嗳气,食欲缺乏、还犯恶心;以上种种不适,去医院做各种检查又提示正常,让人一头雾水。其实这类问题出现,往往提示胃肠功能已经紊乱。
读胃肠功能紊乱
肠功能紊乱在临床中也称为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慢性、反复发作性的胃肠道症状,在功能异常的同时却并没有器质性的胃肠病变。研究表明,各种胃肠不适的症状与消化道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粘膜免疫功能、肠道菌群变化及中枢神经功能异常有关,而临床最常见餐后饱胀感、早饱、中上腹痛及烧灼感等症状都属于胃肠功能紊乱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欧美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而我国的调查资料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占胃肠病专科门诊病人的50%左右。因为各种检查查不出毛病,不适症状又反复发作,不少病人还会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对应功能性消化不良,国际公认的是罗马Ⅳ标准,符合以下标准就可下诊断:
1.存在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中上腹痛或者中上腹烧灼感症状;
2.疾病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3.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可采用胃镜检查等判断。
做好细节,祛除不必要的担忧
记住五条保护胃肠道
俗话说,病从口入。许多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往往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因此,保护胃肠道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还有一些明确与胃癌发生相关的因素,例如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也应当尽早进行干预。
1.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未根除的人群相比,前者发生癌前病变和胃癌概率都大幅降低。临床研究表面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地预防胃癌,可以使人群的胃癌发病率降低39%,并且对重度癌前病变人群和老年人群也具有预防胃癌的作用。这些研究成果也推动了世界卫生组织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策略的制定和颁布。如果有上述消化道症状,可以到医院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如果结果呈阳性,建议口服药物进行根除。
2.饮食规律,均衡营养
长期不规律饮食和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引起多种胃部疾病,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日常生活中,应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过度饥饿或进食过饱。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均衡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
3.减少食用生冷、辛辣、过热、过硬、熏制和腌制食物
常食用冰凉、热烫、辛辣或难以咀嚼吞咽的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对胃黏膜造成损伤。熏制和腌制的食物中的亚硝胺类化合物有致癌作用,尽量减少食用。应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细嚼慢咽,食物经过充分咀嚼后再下咽,减轻胃的负担。
4.戒烟、限酒,少饮用浓茶和浓咖啡
烟和饮酒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酒精会造成胃黏膜的损伤,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糜烂。浓茶和咖啡会增加胃酸分泌,加重胃黏膜损伤,增加溃疡的发生风险。
5.放松心情,合理减压,适量运动
持续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可能会增加胃酸分泌,诱发胃溃疡。休息不足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胃肠道疾病的风险。平时要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合理排解紧张、焦虑的情绪。生活作息不规律往往伴随着运动不足。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九种食物缓解肠胃不适
1.香蕉。
香蕉富含钾,这种矿物质对于呕吐或腹泻导致脱水的患者尤其重要。香蕉中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在进食不多的情况下补充体能,而且其甜度合适,通常不会导致恶心。
2.米饭。
与土豆和燕麦一样,米饭等淀粉类食物有助于保护胃黏膜,不会在胃中停留很长时间,所以不会刺激胃酸加重不适感。
3.苹果酱。
苹果酱容易消化,有助缓解腹泻,并能提供一定的热量。
4.烤面包。
烤面包不会引起胃酸反流,也不会在胃中停留时间过久,所以胃更舒服。不过,胃不舒服的时候,吃烤面包暂时别加黄油,以免加重不适。
5.肉汤。
脂肪含量低的肉汤很容易消化,有益补充体液,缓解肠胃不适。高血压患者最好选择低盐肉汤。
6.薄脆饼干。
薄脆饼干与米饭是同一类食物,很容易消化和缓解包括晨吐在内的胃部不适。薄脆饼干还可吸收部分胃酸。
7.甘菊茶。
不含咖啡因(咖啡因会刺激胃酸分泌)的甘菊茶等草药茶也具有缓解胃部不适的作用。甘菊茶还可减少炎症。专家提醒,胃不舒服最好远离薄荷茶,因为薄荷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放松,更容易出现泛酸。
8.椰汁。
椰汁中的天然糖分可提供热量,并含有钾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这些营养素都有助缓解胃部不适。
9.生姜。
生姜是最常见的调味料之一,泡水或泡茶喝可以暖胃,缓解恶心等胃部不适。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调整饮食后,肠胃不适的症状长时间还不见好转,要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