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骼是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常见的转移部位,好发于胸椎、腰椎、骨盆等承重骨,发生骨转移时常会出现骨转移性癌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骨转移性癌痛是骨转移患者的主要症状,通常在夜间或活动后加重。
骨转移的诊断需要借助活检、骨扫描(ECT)、CT或核磁共振(MRI)的检查和碱性磷酸酶等化验指标协助诊断。
骨转移性癌痛的评估包括三种:
1、静息时持续性疼痛
2、静息时自发性的爆发痛
3、运动时诱发性的爆发痛
对于自发性与诱发性骨痛的发生,应尽量减少诱因。
持续有效地缓解骨转移性癌痛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的主要策略。
骨转移性癌痛治疗的目标:
1、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预防或延缓骨相关事件的发生;
3、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
骨转移性癌痛应遵循全身药物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模式
一、全身治疗包括:
1、镇痛药物及辅助药物治疗
常需要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联合或不联合辅助药物如非甾体类药物(塞来昔布等)、抗惊厥药物(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抗抑郁药物和激素等。
辅助类药物的使用不但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还可以起协同增效作用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2、双磷酸盐类药物与地舒单抗治疗
双磷酸盐类药物为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基础用药,不仅能防治骨转移所致的骨相关事件,还可以明显减轻骨痛。
但需要注意肾功能损害、下颌骨坏死以及低钙等不良反应。
一般在情况允许时用药6个月以上,出现不可耐受的药物不了反应或预期继续用药不再获益时,可考虑停药。
地舒单抗功效及不良反应与双磷酸盐相似,但具有使用方便(皮下注射)、对肾功能影响小等特点。
3、放射性核素治疗
由于骨转移癌的病灶,能够大量的浓聚放射性的药物,所以利用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射线对肿瘤组织起到治疗的作用。
二、局部治疗包括:
1、骨转移的放射治疗
一般是姑息性治疗,主要是为了缓解骨痛、减少病理性骨折的风险、促进病理性骨折的愈合以及控制或稳定骨转移灶进一步恶化进展。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放疗方式。
2、经皮椎体成形术
一般也是姑息性治疗,可有效缓解因脊柱转移瘤或者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的疼痛,改善脊柱的稳定性。
3、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适用于溶骨性骨转移导致的疼痛。对于存在恶病质,一般情况差,生存期<2个月的患者不推荐使用。
好了,今天为大家介绍了骨转移性癌痛的相关知识,癌性骨转移在临床上很常见,癌症患者发生骨痛时不能轻视,要及时就医,完善检查,明确诊断,若不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除了出现骨痛外,若骨质遭到严重破坏或脊髓压迫,可造成骨折甚至截瘫等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患者和家属高度重视;若得到及时救治,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如果您对癌痛或癌症有任何疑问或问题,您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也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综合科门诊、互联网医院、健康160或好大夫与我取得联系(更多联系方式持续更新中),希望医生君的每次科普能为您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免责申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以作处理。
医师简介: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从事肿瘤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肺癌、胃癌、结直肠肠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等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诊断及综合治疗,同时对肿瘤引起的恶病质、营养不良、癌性疼痛、肠梗阻、感染、浆膜腔积液等多种并发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解放军总医院苗圃基金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项,发表肿瘤相关中英文学术论文10余篇。现为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深圳市医师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会骨与软组织肿瘤整合诊治专业委员会委员。获得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及健康管理师认证。
综合科简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肿瘤综合治疗科(综合科)是深圳唯一一家开展中晚期恶性肿瘤综合姑息治疗的专业临床科室,病区现有开放床位37张,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杨渤彦教授是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副主任兼任深圳医院综合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博士,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余年,对晚期肿瘤以及肿瘤合并症等复杂情况的综合姑息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厚的造诣。晚期肿瘤的综合姑息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癌痛规范化管理成为综合科的特色治疗手段和技术优势,综合科将以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贯彻多维度综合治疗管理理念,治病救人,为肿瘤患者寻求生的希望!
杨渤彦主任医师出诊时间:
特需门诊:周一上午 08:30-11:30
专家门诊:周二、周四、周六上午 08:3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