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用药选择

颜真波医生 发布于2023-07-12 12:23 阅读量430

本文由颜真波原创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 血尿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重要关联

                                            

尿酸( uric acid,UA) 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子[1] 。血管狭窄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诱因,血管狭窄程度越重,血尿酸水平越高,其水平升高与血管狭窄的程度呈正相关。长时间过量的尿酸会增加血液的负担,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形成头痛、头昏、手脚麻木等症状。高尿酸血症引起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如下[2~4] :

                

       研究发现 [5]血清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脑梗死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偏高。伴高尿酸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差,是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的病情、预后具有平行关系,病情越重,血尿酸水平越高,预后亦较差。研究认为急性期尿酸水平较高的脑出血患者,相较于脑梗死患者而言,预后更差,且高尿酸血症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痛风与心脑血管疾病是互相影响的,痛风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应避免使用噻嗪类利尿药。在治疗方面,除改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和调节血脂外,积极开发降压兼具降尿酸的药物也很必要[6],患者应严格在专业风湿病医生指导下选择降尿酸和保护心脑血管药物。

                   

      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应休息为主,避免受累患肢过多活动,可将患肢抬高并冷敷,有利于炎症消除。切记不可热敷。

                                                  

1.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秋水仙碱是痛风急性发作的首选用药。若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损害,秋水仙碱应当选用小剂量。

1.1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可用于单关节受累的痛风患者,效果显著;也可用于患有急性疾病或合并症的痛风患者。若患者对NSAIDs、秋水仙碱或关节腔注射药物不耐受,可以采用糖皮质激素短期口服或单次肌肉注射。

1.2使用NSAIDs 和秋水仙碱时,需结合患者的肾功能及其他合并症。如胃肠功能受损害患者,服用NSAIDs 的同时,需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当一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以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当然以上均是在专业风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诊疗。近年来,痛风患者也有生物制剂的例子,以上治疗效果均不佳,可以考虑使用生物制剂治疗。

                   


                                                    

2.降尿酸治疗是痛风慢性期的主要治疗措施。建议降尿酸治疗目标为血尿酸≤300μmol/L,可溶解尿酸盐结晶,并防止新结晶生成。血尿酸水平越低,消除晶体的速度越快。当患者体内痛风石溶解,且无其他症状发生时,将血尿酸目标水平调整为≤360μmol/L,从而避免新的尿酸盐结晶生成和血尿酸水平过低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

2.1降尿酸治疗的一线药物首选别嘌醇,使用时由低剂量逐渐增加到高剂量。对于肾功能损害患者,应根据其肾功能调整剂量。

2.2合并肾功能不全的药物选择

对于别嘌醇不耐受或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可以选择非布司他作为二线药物。非布司他属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若患者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过敏,可给予促尿酸排泄药物。对于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患者,首选磺吡酮或丙磺舒;而肾功能中度损害时,可以选用溴苯酰苯呋喃[10]

                       

既往有泌尿系统结石的痛风患者,除了需要大量饮水外。可考虑给予枸橼酸钾,从而碱化尿液。痛风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等)及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肾脏疾病等)的评估,,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告知医生。

2.3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选择

当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或血脂异常时,可以选择氯沙坦和非诺贝特。维生素 C 补充剂也具有一定的促尿酸排泄作用。发现血管斑块或血栓患者,降脂的同时,应积极抗凝治疗,可以选用法华林等药物。

      


                                                             

伴有心力衰竭或高血压的痛风患者,应避免使用噻嗪类利尿剂治疗。利尿剂多通过增加尿量排泄、降低血容量而起到降压的作用。呋塞米、氢氯噻嗪类及含有这些成分的复方制剂,尤其是氢氯噻嗪,均具有升高血尿酸的作用。

                                                         

钙离子通道拮抗药也可用于降血压改善心脑血管功能,不同的的钙拮抗药对血尿酸的影响也不相同。苯硝地平、尼卡地平等长期服用可使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左旋氨氯地平则对血尿酸几乎没有影响。络活喜在降压的同时,兼有降尿酸的作用,因此,痛风伴高血压和心绞痛者,应优先选用这类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降压兼具扩张外周和内脏血管的作用,因此有增加肾血流量,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是治疗痛风或高尿酸血症伴高血压的良药,如果同时合并充血性心衰者,此类药是最佳选择。但是,也有人认为此类药物仅扩张肾动脉的一部分,用药后肾总血流量反而减少,使尿酸排出减少,会诱发或加重痛风。常用的有苯那普利,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不仅有良好的降压、改善心力衰竭的作用,还有增加肾血流量,加速尿液、尿酸和尿钠排泄的作用。降压作用平稳持久,对血糖、血脂没有明显影响,因此对高血压伴痛风或兼有心力衰竭者,疗效尤佳。代表药物氯沙坦、厄贝沙坦。

               

 同时再次强调痛风合并肥胖患者应通过调整饮食的方法减轻体重;建议摄入低糖、低脂、富含纤维的食物;避免饮用含果糖的软饮料,不宜摄入过量乙醇及高嘌呤饮食;鼓励多进食低脂奶或脱脂奶、植物蛋白和樱桃[10]

参考文献:

[1] 张素平,吴文法,范红星,等. 高尿酸血症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相关性研究.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 2) : 138 ~ 141

[2] Feig DI,Kang DH,Johnson RJ. Uric acid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N Engl J Med,2008,359( 17) : 811 ~ 821

[3] Takayama S,Kawamoto R,Kusunoki T,etal. Uric acid is an independ- ent risk factor for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a Japanese elderly popula- tion without metabolic syndrome. Cardiovasc Diabetol,2012,1 ( 11) :452 ~ 458

[4] Chen JH,Huang SY,Chen HJ,etal. Serum uric acid level as an inde- pendent risk factor of all - cause cardiovascular,and isehemie stroke mortality: a Chinese cohort study.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2009,61 ( 2) : 225 ~ 232

[5] 胡雅,杨文明.高尿酸血症与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述评[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11):955-958.

[6] 孟凡堰,古涛,吴亚军,张灵,刘辉.心脑血管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药学监护[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9):115-116.

[7] Hui Michelle,Carr Alison,Cameron Stewart,Davenport Graham,Doherty Michael,Forrester Harry,Jenkins Wendy,Jordan Kelsey M,Mallen Christian D,McDonald Thomas M,Nuki George,Pywell Anthony,Zhang Weiya,Roddy Edward. The British Society for Rheumatology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Gout.[J]. Rheumatology (Oxford, England),2017,56(7).

[8]JANSEN T L,JANSEN M.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the

2017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and recurrent gout:treat to avoiding symptoms versus treat to target[J].Clin Rheumatol,2017,36(11):2399-2402.DOI:10.1007/s10067-017-3840-1.

[9]JONES G,PANOVA E,DAY R.Guideline development for the management of gout:role of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a focus on lesinurad[J].Drug Des Devel Ther,2017,11:3077-3081.DOI:10.2147/DDDT.S97959.

[10]曹雯,陈国芳,刘超.基于指南的痛风诊治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2):3920-3923.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