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猎人V——千“厘”追凶,斩“瘤”除根

魏民新医生 发布于2022-11-28 11:55 阅读量1634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MzkyNDA4OQ==&mid=2247486547&idx=1&sn=3ce757e24fc4486d8f92079666



妇科张丽主任身体微微前倾,伸手仔细探查盆腔,她慢慢锁住眉头——这狡猾的猎物到底藏在哪?



8:00,护士将小山一样的器械包推进26号手术间;三位麻醉师紧紧盯着安瓿,齐声报出:“丙泊酚注射液20ml,血库备红悬液10U,冷沉淀……”


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忙碌着,53岁的刘太太静静躺在手术台上,在麻药作用下,她的呼吸均匀而轻稳。


8:30,院长卢宠茂教授、心血管医学中心魏民新主任、妇科张丽主任准时步入手术室26间。


今天这些顶级“猎人”将强强联手——千“厘”追凶,斩“瘤”除根!


因为这次“猎物”实在太“棘手”。



1月前,刘太太隐约觉得右上腹痛,她没当回事,以为是胆结石又发作了,像之前一样咬咬牙就过去了。


拖了两周病情越来越重,右上腹痛没有丝毫缓解,反而越来越痛,好像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压在身体上,她捂着胸口来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心脏彩超提示下腔静脉-右心占位87*34mm,考虑子宫肌瘤延续至右心。


她罹患的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脉管内平滑肌瘤病(IVL)


通俗来说,这闯祸的“子宫肌瘤”从大腿根部窜到胳膊下,沿着“下腔静脉”破坏人体最重要器官——心脏。


迄今为止,该类病例全世界报道也不足300例,刘太太的病变已经侵及下腔静脉及右心,她马上会出现呼吸困难、右心衰竭甚至猝死。


刘太太立即被安排住院,严密监护以防意外再说。



8:56,一切就绪,麻醉生效。


锋利的手术刀划开皮肤、筋膜,进入腹腔,暴露粉色子宫,张主任停了下来。这次手术她跑“第一棒”。


这是一场4x100米的手术接力赛,而“制胜战略”是经妇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血管外科、肝胆外科等十余个科室多次讨论后制定,如同打一场“淮海战役”,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时间回到三周前,刘太太住进心脏大血管外科病房,全院召开第一次多学科会诊(MDT),邀请影像、麻醉、重症监护……十余个科室主任参加。


各领域专家们热烈讨论术中及术后风险:右心房被肌瘤占满,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必然长;下腔静脉被肌瘤占满,术后栓塞风险肯定高;毗邻重要器官受累,肾脏、肝脏……


出血风险一定大,一次手术能不能将所有肌瘤组织切除干净?最关键是手术怎么做?是先开胸从心脏取出肌瘤?还是先开腹从盆腔取出肌瘤?



一周前,各科专家再次聚在一起召开第三次MDT,这次他们带着“对策”来了。


卢院长最终建议,这种疾病多数起源子宫平滑肌瘤,所以妇科施行第一步手术,其他科室按顺序跟上,举多学科之力确保万无一失,就这么定了!



张丽主任小心翼翼探寻盆腔,正常形态的子宫完全失常,盆腔正常解剖结构已发生改变,此时医生像走入一座迷宫,稍有不慎就进入“死胡同”。


经过仔细检查,张主任发现右侧子宫角明显增厚,右附件血管宛若蚯蚓一样牢牢吸附在其周围。


肿物大小约10*5*4cm,它沿着骨盆漏斗韧带延伸到髂窝,卵巢血管异常粗大,就像一群吸满血的水蛭,牢牢叮住“宿主”。


事出反常必有妖。



“滋、滋、滋”,电刀小心翼翼切开壁腹膜,敏感指腹在血管位置上下左右移动,手术室空气像冰一样凝固起来,只有监护仪发出“滴、滴、滴”的声响。


五分钟后,她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是这里,应该是这里。”张主任喃喃自语,“空心血管腔内有实性成分,这应该是藏身之处,没错!”


她和助手分别用两把血管钳夹住这个部位,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切断。好家伙,果不其然,在血管断端找到了灰白色肌瘤组织。


“太好了,太好了!”围观医生禁不住发出连声叫好声,大家全部轻嘘一口气——“猎物”终于找到了,剩下就是顺藤摸瓜、一网打尽。


熟悉解剖、强强联合、无缝连接,这就是“制胜法宝”。



一切按照计划进行。11:00,右肾静脉内肌瘤完整切除。


肝胆外科及血管外科几大外科“接力上阵”,依次分离腹腔内肿瘤。


13:00,围捕“猎物”已至最后阶段——心脏。


心脏,它虽然只有成年人拳头大小,却是人体的“发动机”,是最重要的器官。


右心房长肌瘤要切除,需要阻断体内循环建立体外循环,这意味着手术必须快!准!狠!不能有丝毫偏差。



最紧张的时刻到来,启动体外循环,打开右心房,院长卢宠茂教授及心脏大血管外科魏民新教授共同尝试将灰白色肌瘤组织连根拉出,谁知这家伙竟像长了根,牢牢霸占据点纹丝不动。


原来,肿瘤在肝脏后方下腔静脉向上蔓延时,一部分长进了肝静脉并黏住静脉壁,像铆钉一样牢牢固定。


如果不深入肝静脉中剪下这一段嵌入的肿瘤,强行拖拽将会造成不可控制的肝静脉撕裂出血!


“将心房内肌瘤组织切断一分为二,近段从心脏取出,远段从下腔静脉取出。”卢宠茂教授与魏主任迅速交流,当机决断。


凭借多年“狩猎”经验,两位“老猎手”15分钟内便完成这一波操作,默契配合,精确“围捕”猎物!


意外突发,果断决策,精细操作,这亦是“制胜法宝”。



16:56,源自盆腔,沿下腔静脉到达右心房肌瘤组织完全彻底切除,手术结束。


心电监护下,刘太太开始恢复自主呼吸,心脏跳动规律而有力“砰、砰、砰”。


这是一场耗时8小时、多个科室顶级专家联手的高难度手术。


面对如此罕见并复杂的大型“狩猎现场”,多学科合作模式发挥出巨大作用。


它充分结合多科室优势,为患者提供最优化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四面合围而猎,团结就是力量!





内容来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妇产医学部-妇科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根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最新防疫要求

为节省您的时间

您可在就诊当日提前扫码【粤健通】小程序

并完成健康申报卡信息录入方可入院就诊

申报卡24小时内有效

如隔天复诊需重新扫码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于2020年7月1日正式成立,由我国心外科领军人物之一、高级顾问医生魏民新及其团队加盟。魏民新教授从事医、教、研工作近30年,于2007年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2016年作为深圳市引进人才,任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外科主任,完成各类心脏手术近6000例。除外科医生外,团队成员还包含影像、麻醉、体外循环等专家。主要骨干均在海外接受长期临床学习培训,在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冠心病及主动脉疾病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方面有丰富经验。
诊疗范围
冠心病、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肿瘤、肺动脉高压等。
专科特色
以微创手术为诊疗特色(微创手术占比逾70%),常规开展各类心脏外科手术,包括不停跳多支动脉冠脉搭桥、微创瓣膜成形或置换、介入支架瓣膜、先心病外科矫治以及主动脉疾病的外科及介入治疗等,可使很多无法耐受常规心外科手术的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机会,并大大减少创伤及手术风险,术后康复时间短,恢复效果好,延长患者寿命并提升其生活质量。
专科及亚专科门诊开诊时间
心脏大血管外科门诊   周一至周五 8:30-11:30、14:00-17:00  
               周六 8:30-11:30
微创心脏外科门诊     周一至周五 9:00-11:00、14:00-16:30
主动脉疾病门诊      周一至周五 9:00-11:00、14:00-16:30
成人先心病外科门诊    周一至周五 9:00-11:00、14:00-16:30
心脏瓣膜病门诊(外科)  周一至周五 9:00-11:00、14:00-16:30
国际医疗中心(IMC)心外科门诊  周一至周五
就诊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海园一路1号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专科公众号           专家咨询             医院公众号   

如需预约,请关注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互联网医院”公众号



END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