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操作!二次手术、不停跳、全动脉搭桥……68岁高龄患者重获“心”生

魏民新医生 发布于2022-11-28 11:46 阅读量1718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MzkyNDA4OQ==&mid=2247487061&idx=1&sn=f36d5449b5811f9ff7cc13c323




首次冠脉搭桥术后

二次手术

心脏不停跳

全动脉搭桥……


当以上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时

足见这台手术的

难度之高、风险之大


6月29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历时6余小时,成功为一名冠脉搭桥术后病人完成再次不停跳全动脉搭桥手术,此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搭桥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



“搭桥”患者

漫漫求医路




68岁的王先生(化名),最近开始频繁出现胸闷、胸痛不适,有时吃着吃着饭也会突感不适,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他心头……

原来王先生在10年前,就因频繁胸闷、胸痛,被诊断为冠心病,于外院做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俗称冠脉搭桥手术。

术后症状明显缓解,王先生的活动能力也明显提升。但此次,症状去而复返,让王先生不免担心起来。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王先生到医院做了检查,果不其然,他10年前手术搭的全静脉桥,通过检查显示——桥血管全部闭塞,心脏再次处于缺血状态。

更糟糕的是,由于心肌缺血,王先生的心功能也严重受损,左心室射血分数只有30%(正常50%以上)

射血分数是心脏收缩功能的体现,他的数值只有正常人的一半,同时有形成室壁瘤(心肌细胞因缺血变性坏死,并逐渐被纤维结缔组织取代,形成向外膨出的带状、囊状改变,伴室壁运动消失或成反常运动)的趋势;通过化验显示,肌钙蛋白(心梗指标)及BNP(心衰指标)都明显增高。

王先生来到了10年前做手术的医院,但心外科医生评估后表示目前可能没有更好的办法,手术风险太高,建议通过冠脉介入治疗或药物保守治疗维持。


心脏超声报告

而面对如此棘手的病情,心内科医生表示不适合介入治疗(冠脉支架),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又很差,心绞痛频繁发作,严重影响了王先生的生活,甚至还面临猝死的威胁。

无奈的王先生经过多方打听,慕名找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心外科)团队。

心外科主任魏民新教授通过评估表示可以手术治疗,绝望的王先生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很快办理了入院手续。


多学科团队联合

制定“作战”计划



入院后,医疗团队为王先生做了详细的术前检查评估,发现他的身体状况有诸多不利因素——

首先,可用的桥血管有限,第一次手术时已使用了两侧大隐静脉,左乳内动脉首次手术时因为血管条件差已弃用,右侧乳内动脉因为组织粘连也无法使用;

其次,患者年龄大、心功能差、LVEF30%(左心室射血分数,50%~70%间为正常),又是行再次搭桥手术,手术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经过心外科团队、麻醉团队、重症医学团队反复开展病例讨论,制定详细的术中及术后治疗方案,决定采用双桡动脉的全动脉、不停跳搭桥方案。


该方案可以减少体外循环带来的打击,并在手术开始前先给病人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增加心肌灌注,然后实施全麻手术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术后进ICU继续IABP辅助,逐步撤机,备好ECMO设备。


6余小时精准操作

成功搭建“救命桥”




二次心脏手术的第一道难关是开胸,首次心脏手术后,心脏与周围组织及胸骨黏连紧密,锯胸骨时如果不慎伤及心脏,随时可因大出血导致病人死亡。

锯开胸骨后,下一步需要仔细将心脏表面与周围组织的黏连充分分离,这一步是手术中最麻烦且不确定因素最多的一步,如果无法充分分离黏连暴露心脏及冠状动脉各个分支,再次搭桥手术将无法进行。

这步操作耗时较长,术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精细操作,才将整个心脏充分游离,冠状动脉各个分支也都充分显露。

整个黏连分离过程对心脏几乎没有损伤,也没有明显的出血。


分离心包粘连

完成了这一步,后面的操作便可迎刃而解一气呵成——超声刀获取双侧桡动脉做桥血管,随后在跳动的心脏上分别搭前降支、后降支这两根最重要的“救命桥

搭桥手术完成,心脏恢复供血,跳动也更有力,血压稳定后流量测定仪测定桥血管流量,每根桥血管的流量均达到了标准,桥血管非常通畅。


超声刀获取的双侧桡动脉

患者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恢复过程很顺利,术后次日便脱离呼吸机,第3天撤除IABP,待病情稳定后返回普通病房治疗。



首次搭桥后,未进行良好的生活方式管理,并且由于静脉桥远期通畅率相对较低,许多患者面临冠心病再次发作的情况。对于能够耐受心脏手术、心功能较好、靶血管条件好、二次搭桥所需要的桥血管材料足够的患者,再次行搭桥手术是个很好的选择。


国外二次搭桥比较普遍,约占全部冠脉搭桥的20%,国内二次搭桥的技术也越趋成熟。不停跳、全动脉搭桥手术能够提高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并且减少体外循环带来的脏器损伤,能够更好地为冠脉搭桥术后患者解决再次冠脉狭窄的问题。


——心血管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
魏民新教授



冠脉搭桥示意图

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港大深圳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冠脉搭桥技术更加成熟。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魏民新教授团队在不停跳、全动脉搭桥方面技术娴熟、经验丰富,未来也将继续为更多疑难、危重的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救治条件。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

心脏大血管外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自2020年7月1日引入心外科领军人物魏民新教授团队,正式成立心脏外科,以微创手术为特色、常规开展各种类型的心脏手术和大血管手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心脏外科发展迅速,开科近两年,魏民新教授团队已完成700余台心脏外科手术,其中微创手术占比逾70%。

● 深圳市首家TAVR技术观摩中心;

● 大湾区唯一一家常规开展机器人心脏手术的单位,涵盖房间隔缺损修补、心脏肿瘤切除、二尖瓣成形等;
● 深圳市内率先开展腔镜双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
● 常规开展全动脉冠脉搭桥,开展量广东省处于领先地位。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心脏外科将不断精进诊疗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完善管理流程、严控医疗费用,建设高水平的学科,以一流的“心”技术,为患者心脏的健康保驾护航。

诊疗范围

冠心病、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肿瘤、肺动脉高压等。

专科特色

以微创手术为诊疗特色(微创手术占比逾70%),常规开展各类心脏外科手术,包括不停跳多支动脉冠脉搭桥、微创瓣膜成形或置换、介入支架瓣膜、先心病外科矫治以及主动脉疾病的外科及介入治疗等,可使很多无法耐受常规心外科手术的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机会,并大大减少创伤及手术风险,术后康复时间短,恢复效果好,延长患者寿命并提升其生活质量。

专科及亚专科门诊开诊时间

心脏大血管外科门诊

周一至周五 8:30-11:30、14:00-17:00  周六 8:30-11:30

微创心脏外科门诊

周一至周五 9:00-11:00、14:00-16:30

主动脉疾病门诊

周一至周五 9:00-11:00、14:00-16:30

成人先心病外科门诊

周一至周五 9:00-11:00、14:00-16:30

心脏瓣膜病门诊(外科)

周一至周五 9:00-11:00、14:00-16:30

国际医疗中心(IMC)心外科门诊
周一至周五

往期推荐:


案例来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根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最新防疫要求
为节省您的时间
您可在就诊当日提前扫码【粤健通】小程序
并完成健康申报卡信息录入方可入院就诊
申报卡24小时内有效
如隔天复诊需重新扫码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