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性不育是指夫妇同居一年以上,由于男方因素导致女方不能自然受孕。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工作压力和环境污染的加重,近年来男性的生育能力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不育的人群也在不断攀升。但长期以来,人们对男性不育的认识存在不少的误区,由于影响生育的因素较多且因人而异,所以对不育一定要走出诊治误区,尽可能的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少走弯路,尽快完成生育。总结来看,育龄夫妇对男性不育的诊治有以下七大误区:
误区一:性功能正常,就可以正常生育
有些男性,虽然性欲强烈、勃起功能正常,而且能正常射精,但是患者的精液中没有精子,这类患者就不能完成精卵结合,从而不能正常生育;或者是严重少弱精子症,女方也是很难自然怀孕。
误区二:精液常规检查正常,那就是女方问题了
精液常规检查结果正常,并不说明男性具有良好的生育能力。因精液常规检查只是对精液的数量、气味、颜色、液化时间,以及精液中精子的数量、活动力、活动率、形态等方面进行初步了解,但并不能够准确判断精子内部的结构是否正常,以及受精能力和遗传物质的完整性是否符合生育要求,必要时可进一步做精子功能的检查,如精子DNA碎片化指数等。
误区三:精液检查只做一次即可
一次精液检查的结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如本次取精与上次射精的间隔时间、本次取精前2周内男性是否有过桑拿、是否过度劳累或者熬夜、大量饮酒、近期有无服用生殖毒性的药物、精液标本是否完整等,所以一次的精液检查结果是不能准确说明精液真实情况,需在2周内连续进行2次以上的精液检查才可下结论。
误区四:曾经有生育史,就一直能生育
曾有多年不孕不育的夫妇,一直在寻求女方诊治,其理由竟是"我老公没有问题,他过去的女朋友曾经多次怀孕过"或"我老公第一次婚姻曾经生育过"。不育症分为原发性不育和继发性不育,所谓继发性不育就是指曾经有过生育史和致孕史而现在不能使女方孕育。过去能够正常生育,多年后出现严重少弱精子症甚至无精子症者在临床也时有发现。了解这一点对正确评估生育能力至关重要。
误区五:积攒多一些精子更容易怀孕
精子在排精后2-7天内具有较高的质量,但禁欲时间过长会导致精子活力下降,这都可能影响怀孕。虽然频繁同房每次射出的精子数量会少一点,但是在女方排卵期可适当增加同房频率会增加怀孕几率。
误区六:畸精症就会生育畸形儿
精子畸形率高并不直接导致胎儿畸形。女性生殖道能够淘汰大部分畸形精子,确保受精卵的质量。胎儿畸形更多与遗传、母体环境等因素相关。因此,关注精子畸形率重要,但不必过度担忧。
误区七:无精子症就没有希望要自己的孩子
有些夫妇因为男子没有精子,从而认为没有希望生育自己的孩子,于是放弃了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其实无精子症的病因比较复杂,一般分为梗阻性无精子症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目前针对不同的无精子症患者通过激素治疗、睾丸/附睾穿刺、显微外科手术等方法,同时配合辅助生殖技术还是有可能获得精子,并成功生育有自己血缘关系的后代。
通过正确认识这七大误区,我们可以更加科学、理性地对待男性不育问题,找专业的生殖男科医生进行规范化的诊治,提高生育几率。希望所有有生育需求的夫妇都能尽快走出误区,实现生育健康宝宝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