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李先生被他12岁的小孩缠着过来门诊咨询,小孩觉得近段时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让他有些不太适应,声音开始变得越来越低沉,嘴角出现一些稀稀拉拉的胡须,阴茎跟睾丸也明显增大,开始长毛了,他觉得--很丑......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恭喜进入人生的新篇章--青春期。
今天正好借这个案例跟大家聊聊青春期前的秘密-H-P-T(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抑制调节机制。
曾有研究,通过对幼年恒河猴的实验发现,脉冲式皮下注射 GnRH 三个月后,所有实验动物都会出现青春期的内分泌变化,而停止注射后则会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这表明青春期性成熟的启动正是 GnRH 脉冲式释放的结果。
在青春期前,H-P-T 轴的抑制可能存在两种调节机制:
1. GnRH 受体敏感性下降和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青春期前 GnRH 受体的敏感性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敏感性逐渐降低。青春期前的儿童垂体分泌的 LH 和 FSH 量很少(性腺发育不全的患者在婴幼儿时期的 FSH 和 LH 水平会增高,这表明正常儿童性腺分泌的低水平性激素能够有效抑制 FSH 和 LH 的分泌),这提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在低水平运行,极低的 LH 和 FSH 就可以抑制上游激素的释放。
2. 中枢神经系统(CNS)内在抑制作用的减弱
有研究表明,下丘脑后部存在一个抑制性神经网络,可能包括抑制性神经介质(如 GABA)、一氧化氮(NO)和生长因子等发挥抑制作用。进入青春期后,男孩的中枢神经系统逐渐成熟,CNS 内在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夜间睡眠后 GnRH 脉冲发生器的抑制解除,开始促进性腺激素的分泌,青春期发育启动,并重新转变为性激素反馈调节。
性激素反馈调节和 CNS 内在抑制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在 4 岁以前,性激素反馈调节起主导作用;4-10 岁时,性激素的作用减弱,CNS 内在抑制机制成为主导。此时的负反馈调节与幼儿时期有所不同,GnRH 脉冲发生器的敏感性降低,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水平在具有成人特征的更高新“定点”上达到了新的平衡。
总的来说,青春期的发育过程在人的一生中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从胚胎时期开始的缜密发育过程的最后阶段。在胚胎 80 天时,下丘脑内侧底部的 GnRH 神经元开始活跃,导致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开始合成和分泌 LH 和 FSH。由于性腺尚未发育,此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的负反馈调节关系尚未建立,GnRH、LH 和 FSH 的分泌处于自由状态。
大约在胚胎 150 天时,性激素的反馈调节作用开始出现,再加上母体的 HCG 作用,会将胎儿的 GnRH、LH 和 FSH 降至低水平,直至出生。出生后第二周,母体的 HCG 逐渐消退,抑制作用减弱,LH 和 FSH 的脉冲频率和幅度增加,男孩的睾酮和抑制素水平增高,可达到成人水平。这种状态可维持 6 个月,此后 LH 和 FSH 下降到低水平,开始了长达 10 年的抑制期,直到青春期启动。
至此,生长发育的开关就像被设计好一样,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开启,从此,人生进入神奇的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