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P是世界上感染最为广泛的病原体之一,其感染人群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50%,我国近年来儿童感染率约为30.31%,HP感染是儿科常见的问题。
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病因,此外还与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胃癌、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相关。
儿童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不一,不典型,有腹痛、腹胀、呕吐、恶心、反酸、嗳气、食欲下降、挑食、口臭等,部分患儿无症状感染。
如何预防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
目前传播途径确切的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口-口途径,粪-口途径,医源性传播途径3类。
预防措施:①HP感染者建议分餐,餐时使用公筷;
②不咀嚼食物喂养幼儿;
③食用卫生、安全的食物、水;
④饭前、便后洗手,注意手卫生。
⑤正规医疗进行规范检查操作:胃肠镜检查、口腔治疗等;
⑥家庭成员中有HP感染者,建议同时完善相关检测,共同治疗。
什么情况需要检测幽门螺杆菌?
①消化性溃疡
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
③慢性胃炎
④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的患儿
⑤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
⑥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不建议常规检测,临床检查的目的是寻找潜在的病因,而不是为了“检测”而检
测
如何检测是否幽门螺杆菌感染?
注意:检查前4周曾服用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甲硝唑/替硝唑、四环素、利福平等)及铋剂, 2周内曾服用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或H2受体阻制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建议停药相应时间后再完善,否则影响HP感染的诊断。( 除血清学HP-IgG抗体检查外)。
1. 13碳-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方式。
患儿检查前禁食、禁水2小时,空腹呼气收集第1袋气体标本(服药前),使用温开水30-50ml送服药物13C尿素呼气片45mg,20分钟后再次呼气收集第2袋气体标本(服药后)即可,检测报告出现DOB大于4.0,即为阳性。
优点:非侵入性,无放射性,敏感度、特异性高;缺点:年幼患儿配合度低,需使用特殊气体收集装置。
14C因其具有放射性,无论是儿童还是孕妇,有所避忌,临床上不常用。
2. 粪便抗原检测(SAT):目前主要用于流行病学的调查,或者是HP治疗后的复查。取少许粪便标本,进行HP抗原检测。
优点:方便,容易配合。缺点:胃内HP的菌群密度达不到一定水平或者检测的粪便过于稀薄,结果容易出现假阴性。
3.血清抗体检测(HP-IgG抗体):抽2ml左右静脉血化验,针对HP表面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主要为IgG的检测。
优点:简单方便,费用低。缺点:由于早期抗体不足,容易产生假阴性,根除HP后抗体仍存在6个月以上容易产生假阳性,不适用于HP 早期感染的诊断,也不适用于干预治疗后的复查。
4.胃镜检查后快速尿素酶试验(RUT):胃镜检查后常用,一般取胃窦、胃体处取2块胃粘膜组织进行化验,随后根据试纸的颜色判断是否感染。
优点:操作简便、费用低,省时;缺点:侵入性检查(需要活检),结果受取材部位、大小、细菌量及分布等影响。
5.病理组织学检查:通过特殊染色技术对胃粘膜组织进行分析,胃镜检查后取胃窦、胃体、病变明显处取2-3处胃粘膜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常有HE染色、吉姆萨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优点:敏感度、特异度高,确诊的同时判断损伤程度。缺点:侵入性检查(需要活检),结果受取材部位、大小、细菌量及分布等影响。
6.HP培养;胃镜检查后取胃粘膜组织进行细菌培养。
优点:特异度100%,诊断“金标准”。缺点:HP培养环境较为严格苛刻,需要一定实验条件,复杂、费时,普通医院一般无这项检查。
7. 分子生物学检测:可用胃粘膜组织,粪便,血液、牙菌斑、唾液等标本,进行HP特定基因进行检测,目前聚合酶链反应试验(PCR)较为常用。
优点:技术比较成熟,检测快速、经济、自动化的程度高。不受消化道出血及抗生素、PPI、铋剂等药物使用的影响,能对特定的耐药基因进行定位检测,具有一定的优势。缺点:目前医院未普及,由于HP死亡菌体DNA片段的存在,或者与其他细菌共同的基因的可能,以上情况均会导致检测假阳性。
什么情况可以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符合以下四项之一可以诊断:
①HP培养阳性
②病理组织学检查阳性+快速尿素酶试验(RUT)阳性
③若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结果不一致时,加13碳-尿素呼气试验(UBT)或者粪便抗原检测(SAT)一项阳性即可。
④消化道溃疡出血时,病理组织学检查或者快速尿素酶试验(RUT)一项阳性即可。
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什么情况需要根除治疗?
1. 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必须根除。
2. 以下情况考虑根除:
①慢性胃炎
②胃癌家族史
③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
④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⑤监护人、年长儿童强烈要求治疗
如何根除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
1. 一线方案:①PPI(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疗程10-14天。(适用于克拉霉素耐药率低的地区),青霉素过敏的患儿阿莫西林更换为甲硝唑或者替硝唑。
②阿莫西林+甲硝唑+胶体次枸橼酸铋剂,疗程10-14天;(适用于克拉霉素耐药率高的地区)
③序贯治疗:PPI+阿莫西林5天,PPI+克拉霉素+甲硝唑5天
2. 二线方案:①PPI+阿莫西林+甲硝唑(或者替硝唑)+胶体次枸橼酸铋剂,疗程10-14天;
②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疗程10-14天;
关于药物剂量:
阿莫西林 50mg/(kg.d),分两次(最大剂量1g,2次/d)
甲硝唑/替硝唑 20mg/(kg.d),分两次(最大剂量0.5g,2次/d)
克拉霉素15-20mg/(kg.d),分两次(最大剂量0.5g,2次/d)
胶体次枸橼酸铋剂(大于6岁使用),6-8mg/(kg.d),分2次,餐前口服
PPI:奥美拉唑 0.6-1.0mg/(kg.d),分2次,餐前口服
如何知道儿童幽门螺杆菌治疗根除成功了?
根除治疗后4周后,首先复查13碳-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测阴性则根除成功。
或者符合以下3项之一者可认为HP治疗根除成功:①13碳-尿素呼气试验(UBT)阴性;②粪便抗原检测(SAT)阴性;③病理组织学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RUT)阴性。
根除HP失败了怎么办?
①了解患儿服药的依从性,判断治疗失败的原因;
②有条件完善检测药物敏感试验了解是否有耐药HP,根据耐药情况选择抗生素
③无条件完善药物敏感试验的患儿,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初次治疗时的抗生素,或者加用胶体次枸橼酸铋剂;
④延长治疗时间或者加大药物剂量;
⑤完善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可选择稳定、疗效高、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较小的PPI,如埃索美拉唑;
⑥多次根除治疗失败的,可停药3月或半年,使细菌恢复一定的负荷量,以便提高下一次治疗HP的根除率;
⑦根除治疗失败的,但症状缓解的,可暂缓再次根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