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定义
肥胖症是由于能量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了一定范围。与成人相比,儿童肥胖的特点是:①儿童肥胖并非疾病,而是多种因素所致的一种症状;②儿童肥胖症与成人肥胖病并非密切相关,其中仅有10%~30%发展为成人肥胖病,发展的几率随肥胖发生的年龄及严重程度而增加,而后者与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肝脏疾病、胆石症、糖尿病等众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有关。
二、病因
1.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症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很小,环境因素起重要作用。95%~97%患儿不伴有明显的神经、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摄人的营养素超过机体能量消耗和代谢需要,多余的能量便转化为脂肪贮存于体内,引起肥胖。
(2)活动过少:缺乏适当的活动和体育锻炼,即使摄食不多,因能量消耗过低,也可引起肥胖。
(3)遗传因素:父母皆肥胖的后代肥胖率高达70%~80%,双亲正常的后代发生肥胖者仅10%~14%。目前认为肥胖ob基因(可能位于2p21)和肥胖抑素db基因是部分人类肥胖发生的必需基因,属于单基因遗传缺陷。瘦素(leptin)是ob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具有抑制食物摄入和增加能量消耗的作用。ob基因或db基因突变可致瘦素缺乏,或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的异常而引起对内源性瘦素产生抵抗,导致肥胖的发生。
2.继发性肥胖 是指某些内分泌、代谢、遗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使用某些药物所引起的肥胖。其不仅导致体内脂肪的分布不均,且常伴有智能障碍和特殊的疾病。
(一)诊断
1.体重和身高比值 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指标。当儿童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
20%以上者即诊断为肥胖症。其中超过均值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39%为中度肥
胖,超过40%~59%为重度肥胖,超过60%者为极度肥胖。
2.体重指数 是指体重与身高的平方之比(kg/㎡)。当体重指数≥同年龄、同性别的第95
百分位数或体重指数>30可诊断为肥胖;若体重指数在85%~95%,或体重指数 ,应辅助测
=30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当大于同性别、同年龄的第85百分位数时,有助于诊断,并进行肥胖风险。
治疗
1.治疗概念 在儿童期对于肥胖的治疗以体重控制为基本概念,不进行减少体重为目标的所谓“减肥”“减重”的治疗。体重控制指以促进生长发育、保持脂肪适度增长、增进身心健康为内容的综合生理-心理调控理论。
2.治疗目标 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有氧能力、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取得体育课程高分或满分、控制体内脂肪增长在正常速率范围内,是儿童期体重控制的第一线目标。养成科学、正确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发育、培养没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一代新人,是儿童期体重控制的远期目标。
3.治疗方案 以运动处方为基础、行为矫正为关键技术、健康教育(包括饮食调整)贯彻始终;肥胖儿童为中心,教师、家长和医务人员共同参与;以日常家庭生活为主要调控实施的场地、配合寒暑假集中生活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案。
动治疗测试个体最大氧消耗,以个体最大有氧能力的50%为平均训练强度,制定训练方案。每日训练1~2小时,每周训练5天,12周为一个疗程。 运动训练的目的还在于使体育训练方外。常生活的习惯,能经常保持和坚持体有股炼,据训练的技术,自我保护的知识、方法,训正确、科学的锻炼。选择体育运动形式要注意兼顾减少脂肪 有效性、儿童长期坚持参加的性和儿童乐于参加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