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了,你的突出你的腰

刘伟东医生 发布于2024-03-16 10:05 阅读量3758

本文由刘伟东原创

我们经常会讲的一句笑话:什么都要突出就是不要椎间盘突出。也经常会有年轻的病人甚至是中年人在门诊上满带郁闷地问:医生,我这么年轻就得腰椎间盘突出了。其实,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一个知识,你的椎间盘在你刚刚成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退变了,它是人体最早出现退行性变的组织。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不是腰椎CT或MRI显示椎间盘突出都会出现症状并需要治疗的。椎间盘从20岁左右就开始退变了,这是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也是人体直立行走的代价,因此千万不要认为椎间盘突出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运动量大,动作幅度大,久坐不动者更是比比皆是,也成为了椎间盘突出的好发人群。

医学来解释腰椎间盘突出太过生涩,举个不成熟的例子,整个椎间盘就是里面如同果冻一样的髓核被最外面一层纤维环限制住了,在人体的椎管里面,纤维环和后面的韧带隔绝了髓核和神经组织,如果纤维环经不起反复的折腾,裂了个口,那这些髓核便可以从纤维环里面出来,压迫到椎管里面的神经。即使压迫不明显,纤维环的破裂会让椎间盘里的物质流出来刺激神经,因此很多病人虽然突出不严重但却可能存在比较明显的症状。



图片发自160App


除了退变是导致椎间盘突出的“罪魁祸首”,现代人的生活与工作模式也是椎间盘问题的重要推手:首先就是长时间的久坐,椎间盘的压力持续,加速其退变,造成突出;其次是弯腰及弯腰搬重物,瞬间使得椎间盘的压力增大,使得纤维环破裂,椎间盘突出;再就是外伤,常见的急性腰扭伤,除了肌肉软组织的问题,往往还跟椎间盘退变有关。其它的一些因素如发育、遗传等较为少见。

那么问题来了,腰椎间盘突出了有了症状怎么办?可先评估一下相关的症状,如果只是单纯的腰痛,疼痛程度不重,躺床休息可以得到环节,可能还是纤维环的破裂或者比较轻度的突出,可先卧硬板床,热敷腰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如果是比较剧烈的疼痛则需要及时就医以尽快明确原因。如果出现了下肢的麻木、疼痛症状,那多半是突出已经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了,这个时候首先看看自己下肢的力量有没有减弱,脚趾、脚踝能不能翘起来,有没有肛周的麻木,大小便是否正常,如果有上述的情况,切记要第一时间骨科就诊,不能拖。椎间盘突出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神经损伤,造成神经损伤不及时处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甚至可能造成瘫痪的严重后果。


图片发自160App



但是,大部分的椎间盘突出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神经损伤,却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平时的保养与调护就非常重要:

首先,要自律,保持良好的身材,肥胖可以加重椎间盘的负担并且减弱肌肉的保护作用,导致椎间盘退变加速;但是,也并不是越瘦越好,太过消瘦会导致肌肉力量的减弱,也失去对腰椎应有的保护,从而加速椎间盘的退变。所以,我们椎间盘健康所需要的是不胖不瘦的身材。


图片发自160App



第二,注意姿势,勤活动,这里的活动不是运动,是指防止长时间的久坐、久站、久弯腰的姿势造成椎间盘的持续压力。研究表明,一个姿势的坐和站不能超过40分钟,需起身活动,减少持续对椎间盘的压力;更要防止长时间弯腰或者弯腰搬东西造成的椎间盘损伤,如要捡东西的时候推荐直腰下蹲;提东西的时候尽量保持两边的平衡,避免背过重、过久的单肩包等。还有比较容易忽视的就是起床或者躺床的姿势,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日常要避免直接仰身起床,应该侧身后用手支撑起床,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腰部压力。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第三,加强核心肌肉的锻炼,推荐的两组简单的动作:仰卧位的五点支撑和俯卧位的平板支撑,锻炼腰背部和腹部的肌肉,当核心肌肉得到加强的时候,可以为腰椎提供强大的保护功能。


图片发自160App

(五点支撑的要点是起势要慢,注意力集中在腰背部,腰背部发力)


图片发自160App

(平板支撑注意力尽量集中在腹部)

第四,提前做好防护,如果需要不可避免久坐久站,明显超出平时的负荷时,可提前佩戴腰围进行保护,运动的时候也可以适当佩戴专业的护腰进行提前保护,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损伤。


图片发自160App

第五,适当的运动是预防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式,游泳是非常推荐的一项运动,可以在椎间盘负荷很小的情况下进行脊柱肌肉的锻炼,并加强体质;散步、慢跑等活动也是增强体质的好办法;吊单杠等垂吊运动也是可以尝试的运动。但是运动一定要遵循适量,要以身体无不适并可承受为准则。


图片发自160App


小贴士:

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的阶梯治疗方案

1、保守治疗:

①卧床休息(硬板床)

②热敷、放松

③口服消炎止痛类药物,辩证口服中药

④物理治疗:牵引、红外线等

⑤针灸、推拿手法

2、介入治疗:神经根阻滞、射频消融

3、微创治疗:椎间孔镜、椎间盘镜等

4、开放手术:开窗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图片发自160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