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与寒气的那点事儿

刘伟东医生 发布于2023-08-20 22:16 阅读量587

本文由刘伟东原创

经常会听到病人发自灵魂的拷问:医生,我的疼痛是怎么回事,该怎么样去缓解?

一、疼痛与寒气的“前世今生”

其实自古以来,人们就和疼痛进行着不懈的斗争,在缓解疼痛的道路上为我们提供诸多的理论及实践的指导与经验。从“疼”的构成来看就充满了深意,《字源》解释其为:“会意字,从疒,其古文字形体像病床,表示和病痛有关;从冬,冬天严寒难熬,表示疼也难以忍受。本义是痛”。说明了疼痛和冬天的严寒光景密切相关。中医来看,冬天的气是寒,其形为水,故又有“太阳寒水”之谓。

《黄帝内经·素问》的《痹论篇》中提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通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痛;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中寒是疼痛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寒气就可能导致疼痛。而病程时间时间长,病邪深入,人体的营卫二气运行迟滞,但经络还能时时疏通,所以能不痛,皮肤得不到润养,则麻木不仁。《素问·举痛论》又从另一个角度作了描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由此可知人体局部血之衰少,与寒气也息息相关。

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来说,寒气不仅仅是冬天的自然之气,更多的夏日反季节的人造之寒气。其罪魁祸首就是“空调”、“冷气”等让人们贪恋的舒适环境,几乎成天泡在空调房的人们虽然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夏日炎炎的烘烤之势,但也因此让身体接受了无尽的寒气,当你给了自己身体最大的凉爽时,寒气也因此肆无忌惮进入你的身体。君不见越来越多的夏日颈肩腰腿疼痛,起因都是那让人夏日无法割舍的空调。

二、巧祛寒气止痛安

当疼痛出现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反而这是身体在发挥着预警功能提醒你关注,通过这样的提醒倒逼着你去关注自身,通过自身的修养生息,规律生活,规避寒气的侵袭,从而达到调护心身。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灵枢·经筋》载:“经筋之病,寒则筋急”。对于我们来说,寒气是需要我们去规避的。在冬日,自然界寒气盛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少在寒冷的环境中过久逗留,要及时添加衣物防御寒气,自古由今我们形成的生活习惯及方式已经是可以适应冬季的严寒。但是对于夏季的人造寒气,却是太多人知识的盲区,也是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首先,空调虽好,使用需节制,避免一天24小时都处于空调的环境,适当离开空调的环境,让身体出出汗是驱寒气的好方法。其次,空调的温度不宜太低,过于贪凉必然导致体内的阳气被遏制,建议白天清醒活动时温度不低于25°C,夜间睡眠时温度不低于27°C。

“阳光是大自然最美丽的馈赠,也是补阳的重要方式”,《素问·生气通天论》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对于人类而言,对抗寒气最有效果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晒太阳,但是夏日的太阳炙热无比,一不小心就有中暑的风险。建议选择在太阳刚升起的早晨或落山的傍晚,每天晒够20-30分钟即可,晒太阳的时候可以适当暴露身体一部分的皮肤,让柔和的阳光直接晒到皮肤上,阳气会源源不断进入体内驱散寒气。

“针通经络,艾调阴阳”,祖国医学的针灸简直就是治疗寒气及疼痛的克星,对于寒气所致的疼痛,针刺疏通经络,艾灸温经散寒,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受凉引起的颈腰疼痛,我们可以辨识其疼痛所在的经络,随症治之,往往立竿见影,也可以艾灸之,散寒通络止痛。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简单了解一下中医的经络走行,判断疼痛部位属于那条经络,在对应同名经络的手足端(肘膝关节以下)的对侧,寻找压痛点按压,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疼痛。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云“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无一不是内经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如果实在无法运用上面的方法,也可以选择运用艾灸,《灵枢·官能》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就是哪个部位因受寒气而引发的疼痛,就用艾灸进行治疗,如果是全身性的寒凉疼痛,可以选择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

三、大道至简,淳朴归心

疼痛的出现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关键是如何把痛苦的事情转化为有益的东西。任何疼痛的出现绝非“一时之功”,而是在人们长期不当生活、工作习惯下,六淫、七情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机体损伤日积月累,到达临界点,再遇诱因而发。对于疼痛,我们绝不能仅仅是靠止痛的方法进行对抗治疗,需要多回归自己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秉承中医“和”与“中”的哲学智慧,在疼痛中寻找到自己的缺陷,在与疼痛“沟通与对话”中找到属于自己调节身心的方式,那么我们终将会感谢疼痛所带给我们的收获!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