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临床治愈:希望之光

王健华医生 发布于2024-07-26 12:05 阅读量4940

本文由王健华原创

在7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

45岁的万先生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他的乙肝,经过精心治疗,

终于达到了“临床治愈”的阶段。

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喜讯,也是所有乙肝患者的希望





乙肝的“临床治愈”到底是什么?

乙肝临床治愈,又称乙肝功能性治愈,指经过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停止治疗后,能够达到以下标准: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持续阴性,(伴或不伴有乙肝表面抗体出现);

高灵敏乙肝病毒核酸(HBVDNA)检测不到;

肝脏生物化学指标保持正常;B超等其他手段检测出的肝组织学没有其他病变;





临床治愈的挑战

乙肝临床治愈并不容易,它需要患者经历严格的治疗过程,患者才可能达到这一目标。这使得每一个成功治愈的案例都显得尤为珍贵。如果把乙肝的治疗过程比作“马拉松”,那么乙肝临床治愈的患者,就好比是比赛中那些冲线的“金牌”选手,是真正的幸运儿。





临床治愈的意义

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可考虑安全停抗病毒药物,

摘掉“乙肝”帽子,

显著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的风险,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终极目标。

为什么要实现乙肝临床治愈?

通过对大量临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发现,高载量的HBV DNA水平对肝癌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积极抗病毒治疗是预防肝癌发生的重要手段。对于已进行抗病毒治疗、实现HBV DNA转阴的患者来说,HBsAg水平与肝癌发生率呈正相关,降低HBsAg水平可以降低肝癌发生风险。与低水平HBsAg人群相比,实现乙肝临床治愈(乙肝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的人群可进一步显著降低肝癌发生的风险。





哪些人群可能会是乙肝临床治愈的幸运儿呢?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提出的推荐意见,以下患者有机会实现临床治愈:

1、经过核苷类似物(NAs)治疗后,HBV DNA定量低于检测下限;

2、HBeAg 阴转,且HBsAg<1500 IU/ml 时,结合患者意愿可考虑加用Peg-IFN-α(干扰素)治疗,以追求临床治愈。

治疗24周后,若HBsAg<200 IU/ml或下降>1 log10 IU/ml,建议继续NAs联合Peg-IFN-α 治疗至48~96周;

治疗24周后,若HBsAg仍≥200 IU/ml,可考虑停用Peg-IFN-α,继续NAs治疗(B2)。





我们应该如何去实现乙肝临床治愈呢?

目前,有多种临床方案可以帮助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例如:

核苷(酸)类似物初始联合干扰素。

核苷(酸)类似物与干扰素换用或加用,具体选取何种方案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由专业医师指导选择。





实现临床治愈的幸运儿是否需要继续随访?

对于实现乙肝临床治愈、拿到金牌的幸运儿,后续是否需要继续至肝病专科就诊呢?相信这是很多肝友们心中的疑虑。答案是肯定的,需要定期至肝病专科随访复查。因为虽然乙肝表面抗原清除了,但乙肝患者细胞核内cccDNA可能未被完全清除,因此仍存在HBV再激活和肝癌的风险,因此“金牌选手”要记得继续来肝病专科随访复查哟!





总而言之,肝友们最重要的是做好自我管理,定期复查监测。对于有乙肝治愈机会的朋友们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医患携手,治愈乙肝,未来可期!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