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自己的愤怒相处
林志群医生
发布于2024-03-24 09:45
阅读量505
本文由林志群原创
既然愤怒有诸多价值,那么当愤怒产生时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它以合理的方式得到抒发,而不伤害到我们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在愤怒情绪产生的时候, 请不要急于否定、压抑它,更不用内疚和自责。愤怒会让你感到非常不舒服,但这其实是你的内心在发出信号:此刻我感到被侵犯!我不舒服!这里需要引起注意!如果选择忽略愤怒,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意味着,我们认为自己内心的感受不重要。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尝试接纳这份「不舒服」,和这份「不舒服」待一会儿。2010 年一组科学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并在之后的 5~10 年进行跟进研究,发现病人一边感到愤怒,一边压抑愤怒,共同增加了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排除了其他因素后,研究人员还发现,愤怒本身对心脏病并没有影响,但压抑愤怒让心脏病发生的几率增长了三倍。当感到愤怒时,强行压抑会让我们感到难受,但是把愤怒全部发泄给他人又可能招致麻烦,甚至难以收场,这时不妨试试转换发泄方式。比如,尝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 KTV 唱歌、去跳舞、去运动,也可以把愤怒情绪写下来、画出来。世界上也有很多伟大的创作是在愤怒中诞生的,比如毕加索在1937年创作的《格尔尼卡》就是他通过绘画在表达他对暴行的愤怒和对和平的渴望。而当今互联网上,内容创作者们也将自己的经历做成视频,与网友一起吐槽那些令人生气的事情,在为自己的情绪找到出口的同时,也能引发共鸣和探讨,这何尝不是一种合理又适宜的宣泄手段?
如果愤怒之后你开始向自己提问「是什么让我如此愤怒」,将会听到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它有可能是长久以来错误的思维模式,比如「那个人今天踩到我了,这肯定是蓄谋已久的行动」,「只有发火,别人才不会欺负我」;也有可能提醒着未被发觉的创伤,或者与自身边界感、自尊水平、冲动性、压力水平等息息相关。当我们平静下来回头看当时的愤怒,就能更好地关怀自己,也就可以进一步思考:愤怒背后的思维模式是否合理?以及有没有比愤怒更好的解决办法?梳理愤怒的多种情况,标明愤怒等级、自身的反应和愤怒的功能,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驾驭愤怒,了解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愤怒,原因又是什么。◍ 被朋友爽约,愤怒等级为6,我的反应是向朋友表达不满,愤怒的功能是警告朋友,下次不要再爽约。◍ 被他人嘲笑,愤怒等级为8,我的反应是向其发火,愤怒的功能是警告不要触碰我的底线,维护边界。◍ 说的话被别人忽视,愤怒等级为3,我的反应是表现出不开心,愤怒的功能是提醒别人注意我的需求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接纳愤怒,发现愤怒的积极价值;另一方面也带来思考,要实现相同的目的,是否有更恰当的办法,是不是太习惯于使用愤怒了?此时,对于什么会使你愤怒,哪些愤怒是合理的、或不太合理的,有哪些更好的解决方法,都已经有了初步的思考。当我们对自己的愤怒不再陌生,便解锁了心里又一个未知领域,从而发现更多值得向内探索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