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型依恋」的日常表现有哪些?(附六个心理学改善方法)

陈国幸医生 发布于2024-07-04 15:57 阅读量1742

本文由陈国幸原创


恐惧型的心理活动:我不够好,一定会被拒绝,没有人真的会喜欢我,为了不被拒绝,我要先拒绝别人。


根据调查,恐惧型在所有不安全依恋类型里的比例约为40%,是一种很常见的依恋类型。


恐惧型依恋对于亲密关系的回避性很高,但实际上,是内心对于「被抛弃」的恐惧,这源自于自己渴望感受到一种无条件接纳的感觉,而这在他们的生活中,还未曾发生过。


01

「恐惧型依恋」都有哪些常见表现?


过度依赖

试图通过不断地关注和接触来确认伴侣的存在和爱意,例如,他们可能会频繁地打电话、发信息,甚至要求对方随时报告行踪,以确保对方没有离开自己。

 

分离焦虑

短暂的分离都会致使ta们引发强烈的焦虑,并且围绕着场景展开侵略性思维的幻想,例如,他们会因为伴侣没有毫无报备的行程,而联想到,对方是不是厌倦了自己,在策划着一场背叛。

 

逃避式远离

尽管ta们内心深处渴望亲密和陪伴,但由于他们清楚自己可能会过度地依赖伴侣,而导致对方的反感或逃避,所以有些人会选择在受到伤害前,及时止损,将亲近的人先一步推开,进而来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无底线的挽留

因为太过于恐惧被抛弃,所以在亲密关系里,一旦他们感受到伴侣有离别的迹象,他们可能会采取无底线挽留的方式,来挽回对方,他们可能会产生“只要你能留下,我做什么也都愿意”的想法。


02

为什么会形成「恐惧型依恋」?


之所以会形成恐惧型的不安全依恋模式,这和我们的童年经历有关。


恐惧型依恋的形成,往往涉及到一段有缺失的童年经历。他的出现有两种形式,一种源于「被过分保护」的童年环境,另一种源于「没有稳定的情感链接」的童年。

 

被过分保护的童年成长环境:

会让孩子性格上变得倾向于依附他人,这一类遗弃的人潜意识里会形成错误的观念,认为自己失去了别人的帮助,将无法继续存活,独自解决生活问题,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没有稳定的情感链接:

强调的是失去的过程,这种失去往往源自于一段稳定的关系的破裂,突然变化的成长环境,势必会让孩子陷入焦虑绝望的情绪体验。


又因为内心没有合理的情绪调节机制、长久的焦虑恐惧,逐渐内化成为孩子意识深层的动机,他们会倾向于在生活中做出「没有分离过程」选择。


恐惧型依恋直接地影响着人们成年后对于事物的感受、思考、判断以及选择。当别人已经在爱情里自由地选择之时,他们还在为恐惧而挣扎。

 

明明内心想要更加的贴近,但现实却让彼此愈发疏远,如此矛盾的爱情之路,是大多数有遗恐惧型依恋的苦恼。


所有人都需要一个安全基地,它会支持自己、认可自己


儿童时代,它们来自于也必须来自父母;

青少年时代,它们来自朋友与亲密伴侣;

成年人,它们来自关系更永久的伴侣或配偶。


然而,有意思的是,我们长大成人以后,会重复我们父母的情感模式,这是我们内心深处对“家”的认识。


虽然,我们已经不再是童年了,但很多时候,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仍然像对待我们自己的母亲或父亲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你怀疑亲人/伴侣对你的爱,同时也不相信别人是爱你


03

如何重建安全型的依恋模式?


1、我们要学会做自己的内在父母,给自己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父母,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只受他们自己的掌控和支配,如果他们不愿意改变,我们是无法改变他们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接纳他们就是这样的存在。


既然父母无法给我们无条件的爱,我们就要学会自己给自己这样的爱。现实中的父母做不到的事情,可以用内心中的理想父母来完成。当你可以做到无条件接纳自己,学会好好爱自己,那么,你会感受到内心的安定和平和。


当然,要做到接纳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非常难的。


因为,受旧有思维模式的影响,我们内心中总是会有一些声音出来否定自己,攻击自己。但是,只要你坚持练习,坚持看到真实的自己,并不断尝试去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你接纳自己的程度就会越来越高,而随着你接纳自己的程度不断加深,你的内在也就会越来越和谐。


2、我们要多和安全型依恋的朋友相处


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人,可以信任依赖他人,也可以适应独处,不患得患失,不担心被抛弃。


当你和安全型依恋的人相处的时候,你会得到无条件的支持和接纳,你会感觉到踏实和舒服,久而久之,你就会重新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逐渐开放自己的内心世界,慢慢向安全型转变。


3、学会监控自己的遗弃感


想要跳脱出害怕被遗弃,首先就要学会去辨识它,切实地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是怎么样的,唯有此才能打破它对你的负面影响。


你可以通过记录的方式来反思和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例如尝试将过去亲密关系发生的问题记录下来,将同一件事情反复进行记录,反复记录的过程是帮助你挖掘曾经被忽略的细节。


而这些细节往往传达出你内心的声音和诉求,当你将这些点一一列出,你就会发现:其实那些让你情绪崩溃的细节,其实存在一种一致的规律。


当你越来越清晰地看见它时,也意味着你越来越不容易走进遗弃感所设下的圈套,你在朝着改变的方向进步。


4、直面恐惧,但不做出判断和选择


当发现异常的情绪袭来时,学会去体验它,但不做出任何判断和选择。你可以在脑海中提醒自己,这是情绪冲动下做出的判断,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


或许伴侣的短暂分离,遗弃感会推使你做出滑坡论证的联想,面对这样的情况,你可以尝试反向推理,在理性上告诉自己,这只是我的猜测和妄想,并非亲眼看到的事实。


这是渐进式暴露疗法,通过直面遗弃感过程,会逐步让你学会如何面对和处理内心的焦虑恐惧,最终达到脱敏效果,你的内心的控制欲和占有欲也会得到有效控制。


5、学习正确的亲密关系相处模式


「恐惧型依恋」在无形中会赋予你一些错误的亲密关系相处观念,例如,你会因为认为自己最终会被抛弃,而对伴侣行为异常敏感、频繁的查岗行为、强制性命令、或者是冷暴力的回避。这些错误观念和行为都在一点一点地蚕食健康稳定的亲密关系。


如果你拥有一个稳定且忠诚的伴侣,那么请给予对方一些自由空间,不要为小事而产生过激行为,指责对方。


亲密关系的意义,不是单方面的守住对方,而是彼此相互的投入和经营,这离不开彼此的相互尊重。


请时刻记得,你恐惧来源于他人的不确定,你可以尝试将注意力转回到自己身上,与其控制对方,不如提升自己,在独处中发掘自身的潜力。


当你开始专注于自己,而非对方,你会发现,恐惧感也随之而消散。


6、找一个足够好的心理咨询师


咨询的时候,可以给你提供一个释放压抑的空间,你在咨询师面前可以倾诉自己被压抑的情感,同时,好的咨询关系,会帮助你建立起安全型的依恋模式,慢慢地,就会得到疗愈。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你探索内心深处的心理动力过程,包括童年经历、潜意识、防御机制等,以促进心理成长,最后实现人格的改善。



挂号.gif陈国幸.gif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