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做了心理治疗,还需要再服药吗?

邱建国医生 发布于2023-06-29 15:33 阅读量412

本文转载自重庆临江门医院精神心理


心理治疗VS药物治疗,该怎么选?


 

撰文 重庆精神科医院

高二刘同学:


不想吃药,怎么办?

疫情反反复复,网课听不进去,学习开始跟不上了,这次考试没考好,心里特别难受,感觉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想上学,甚至想一死了之。


学校心理老师建议我到医院就诊,服用抗抑郁药治疗。但都说是药三分毒,我在网上看到有的药吃了会发胖,不想去医院开药,我想只做心理治疗,做心理治疗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吃药了?我该怎么办?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家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心理治疗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有很多人希望从心理治疗中获得幸福感和自我成长。


然而有一些精神疾病患者长期就诊于没有处方权的治疗师,排斥甚至恐惧精神药物,从而失去了药物治疗最佳时机,使原有的疾病恶化或出现自杀、攻击行为等严重后果。


另一些人寻求解决一切烦恼的灵丹妙药,回避在心理治疗中可能承受的情绪痛苦和焦虑,这种心理状态会使维持心理障碍的因素不能真正得到解决。


上述两种情况均不利于患者真正摆脱精神障碍的困扰。




1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各有千秋,

有不同的范畴,必要时可以联合使用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适用范畴不同,对于比较轻的心理问题,例如轻到中度的抑郁、焦虑、升学压力、婚姻家庭问题等,可以先尝试心理治疗;对于重度的抑郁、焦虑,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的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自杀风险的情况,必须服用药物。

药物治疗的优势是能较大限度的控制风险,较快地减轻或缓解症状,但“是药三分毒”,劣势是多少会有一些不良反应;

心理治疗能更好的处理人际社会适应、家庭关系、人格的重新塑造等方面的问题,劣势是起效慢、时间长、费用昂贵,而且目前心理治疗行业鱼龙混杂,很难找到适合的心理治疗师。

时候,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能够产生协同作用,特别是在针对重度抑郁、严重焦虑障碍、强迫症等的治疗中,药物会先起作用,保证来访者的基本安全,让其有接受心理治疗的基本能力,从而使来访者能够更好地利用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反过来也能提高来访者对药物治疗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促使药物治疗发挥更好的效果,并解决那些药物不能解决的适应能力问题、情绪调节问题、人格成长问题等。



2

药物治疗V.S.心理治疗,如何抉择?

首先看来访者的病情需要。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作为改变和影响心理和行为的方法作用于不同的层面,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并由此形成各自不同的理论系统和技术。

众所周知,生物、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心理、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然而,每一特定个体的心理障碍可能存在病因方面的不同。

因此我们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去理解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并形成合理的治疗策略。对于刘同学而言,最重要的是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的评估,再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给出综合的治疗方案。

其次需要合理考虑来访者的个人倾向性。

大家对治疗的理解和期望因人而异。有的人很相信药物,有的人很反感药物,还有的对是否用药持无所谓的态度;

有人的非常乐于接受心理干预,认为就跟做保健一样,有的人则觉得心理治疗代表自己比较脆弱,从而极力排斥心理治疗。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尽可能尊重患者的主观意愿,从而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