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是什么病?

孙艳春医生 发布于2024-02-25 15:34 阅读量559

本文由孙艳春原创

“川崎病”是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急性自限性的血管炎症,又被称为小儿皮肤黏膜性淋巴综合征。此疾病主要是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性改变,从而导致婴幼儿出现急性发热性以及出疹性疾病。对于此疾病的具体发病诱因尚没有明确显示,但是,据相关人士介绍,此疾病的发生可能与婴幼儿相关的细菌或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系统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患儿而言,若不能及时进行合理治疗,则该病往往会对其身体各个脏器造成严重损伤,从而不利于患儿预后健康的合理维系。据不完全统计,未及时治疗的患儿出现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的机率约为25%左右,从而严重威胁了其生命安全。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

川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热

患儿的体温可高达39至40度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多为5天以上,并且患儿对于抗生素类药物的治疗是无效的。

2、眼结膜充血

双眼为非渗透性且非化脓性的结膜炎。同时,全身伴有皮疹的现象均为弥漫性的红斑,此症状一般多在发病后的2至3天内出现,尤其是当患儿会阴部位出现皮疹时,为川崎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同时,患儿的肢体末端会出现硬性水肿或者脱皮的现象,部分患儿还会出现颈部的淋巴结肿大,多为无痛性且无化脓性等特征。

3、据临床统计发现,患儿在患病期间还会出现口唇干裂、杨梅舌、口咽部出现弥漫性的充血等各种临床症状,严重的患儿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脏肿大甚至会诱发心肌梗死的发生,从而对于患儿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危害。有些患者会出现卡疤周围红肿,特别是小婴儿。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川崎病对于患儿的众多器官都会造成严重危害,此疾病的并发症可危及患儿的心脏、脑部、肝脏、肺部、以及肾脏等多个脏器的损伤。其中,对于心脏的损伤尤为明显,川崎病可造成相应的心血管疾病,其中包括冠状动脉狭窄以及闭塞、冠状血管动脉瘤以及动脉扩张等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血栓以及心肌梗塞的发生。甚至会发展成为缺血性心脏病伴随患儿的一生。

由于川崎病对于患儿危害非常严重,因此,婴幼儿出现发热、全身性皮疹、以及结膜充血、淋巴肿大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入院治疗,减轻疾病对于患儿的危害。该疾病需与风湿性疾病、手足口病、败血症等疾病相鉴别。

川崎病的治疗与护理

1、儿童川崎病的治疗

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对于川崎病的治疗主要以治疗全身性血管炎为主,避免患儿冠状动脉的损伤,防止动脉瘤以及血栓的形成。主要的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患儿急性期的治疗工作,主要是以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中常用药物为口服的阿司匹林以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对于部分难治的川崎病患儿还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英夫利昔单抗等药物。同时根据患儿不同的临床症状需要给予不同的药物支持,例如、保护肝脏、保护心肌以及控制患儿心力衰竭或者帮助其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等。

并且对于患儿的口腔以及出现皮疹的位置做好相应的清洁工作,避免相应的感染发生。对于部分严重的患儿需要进行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心脏搭桥以及心脏移植等。

2、儿童川崎病的护理

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服用相应的药物不可擅自停药。

患儿家长应积极遵医嘱引导子女进行定期复查工作,从而进一步实现对于患儿心脏情况的充分认识,以便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对护理要点进行调整。在此,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做好对于患儿口鼻与皮肤的保护工作,避免因抓伤出现感染等情况。同时,家属应该做好相应的日常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情况,及时就医诊治。

患儿家长应积极做好对于患儿情绪的关注,从而帮助患儿实现对于不良情绪的合理疏导,以便实现心脏压力的降低,继而为其健康的维系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儿童“川崎病”的具体发病诱因还不是非常明确,因此,没有更加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此,需要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给予婴幼儿更多的关注,避免受季节影响,导致相应感染疾病发生,同时,对于婴幼儿饮食方面,注意其饮食的合理性以及营养性,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婴幼儿机体免疫力,从而降低此疾病的发生,使婴幼儿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