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引导下的神奇脊柱手术

蔡贤华医生 发布于2023-08-26 22:51 阅读量768

本文转载自李光宝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骨科

李光宝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骨科 2023-08-08 21:36 发表于广东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于近日首次应用骨科三维影像术中智能引导系统,开展了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手术,在给患者解决腰椎疾患的同时,极大提高了手术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这项技术的开展,使脊柱外科手术操作更加精准、便利,置钉在三维可视的环境下,按照主刀医生的置钉计划进行设置,极大降低了术中神经、脊髓损伤的风险,并且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

这一幕像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医生操作着机械臂在患者的背部进行手术。屏幕上的监控实时显示着手术过程,一枚枚钢钉沿着预设的轨道顺利地从皮肤进入,穿过椎弓根,贴着椎管内的神经、脊髓到达脊柱内部。

这次手术患者是一位腰椎椎管狭窄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0岁男性张大爷(化名),既往有腰腿疼痛多年,反复发作,今年7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20米左右即出现腰背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疼痛、乏力,需蹲下或弯腰休息后缓解,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入院后完善检查,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均支持诊断,手术指征明确。

和普通的腰椎手术不同,张大爷这台手术有一个“超级大咖”的加入——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最新引进的骨科三维影像术中智能引导系统,张大爷也成为深圳市首位在三维影像智能引导下接受脊柱手术的患者。 

7月27日上午,在蔡贤华主任的指导下,代成甫主任医师、崔鹏副主任医师、李光宝主治医师及高原医师为张大爷进行了手术。

图片图片图片

手术中,骨科三维影像术中智能引导系统实时采集张大爷手术节段三维扫描的数据,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智能预设置钉进针点、通道方向及长度,并结合术前计划、术中实时的情况,最终确定置钉位置、方向及长度等,为手术医师提供更加精准的手术路径。

图片

医生在三维可视影像智能引导下,操作机械臂通过微创的方式,为张大爷的脊柱“钉钉子”,使手术切口更小,损伤更小,出血更少,张大爷术后康复也更快。术后影像显示,钉钉子的大小、位置、角度都接近完美。张大爷第二天就已经在支具保护下正常下地行走,张大爷也高兴的说:“我终于可以直起腰杆走路了”。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蔡贤华教授强调,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骨科手术更加安全和高效。通过三维术中智能引导,医生可以更精确地进行手术操作,进一步降低损伤神经的风险。而且,手术创伤更小,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也更快。这一技术为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骨科团队在骨科手术方面一直积极探索新技术,不断推动医疗进步。此次成功应用骨科三维影像术中智能引导技术进行脊柱手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未来,骨科医生将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先进的治疗方式,让他们能够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

“骨科三维影像术中智能引导系统几乎可以辅助完成所有脊柱类手术,甚至是高位颈胸椎手术、脊柱侧弯、复杂骨盆骨折等高难度手术。”骨科中心主任蔡贤华教授说,“随着3D打印、AI技术、手术机器人、三维影像智能引导等计算机辅助技术的不断进步,骨科不断向微创化、精准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患者带来更高质量、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