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门诊来了刘大爷、大娘老两口。刚到诊室,大娘就开始抱怨:刘大爷经常出现“睡觉不老实”,做噩梦,睡着了还在大喊大叫,开始还以为是遇到什么事儿受了惊吓,可现在越来越厉害,有时还会拳打脚踢,不仅自己跌下床,甚至还把我打伤过。刘大爷说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开始的时候医生考虑可能患有癫痫,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羊角风”,服用了抗癫痫药,但没什么好转,老两口很是苦恼,闹得都分床睡了。
在进一步了解病史后,医生得知,刘大爷睡眠障碍已经十余年了,近两年逐渐加重、并出现上述症状。医生评估病情后,完善了视频脑电图、核磁共振,结果显示刘大爷夜间发作期间并无痫性放电,排除了癫痫病。
随后,医生综合刘大爷的各种症状和体格检查,考虑可能是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于是指导大爷注意改善睡眠环境,同时联合对症口服药物治疗。之后随诊时了解到刘大爷最近俩月睡的很安稳。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这到底是个什么病呢?
这种疾病是一种以快速眼动睡眠期间伴随梦境及肢体活动为特征的睡眠疾病,发作时的暴力行为可造成自身及同床者伤害并破坏睡眠。
先解释一下,我们的睡眠可以宽泛的分为快速眼动(REM)睡眠期和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期。也就是说,在REM睡眠期我们身体的肌肉会失去肌张力完全放松下来,但是如果生病了,会引起肌肉松弛不完全,从而易造成噩梦增多,并在睡眠中将梦境行为表演出来。
既往认为,RBD仅是一种独立的睡眠障碍。但越来越多的临床随访研究显示,其与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路易体痴呆等多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有着密切关联。
目前认为,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对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早期预警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可作为未来可能患帕金森病最强的警示信息,从而提示病人尽早就医接受干预和治疗。
RBD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一般治疗。在明确诊断后遵医嘱予以药物治疗。因较多出现意外伤害,故一般治疗最重要的是提供相对安全的睡眠环境,推荐方法有:在地板上放置床垫、将家具的边角用软物包裹、对玻璃窗进行安全性保护、睡前移去潜在的危险物品,如利器、玻璃、水杯水壶等。
此外,建议患者的同床者与患者分室就寝,直到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患者要规律作息时间,避免使用有精神兴奋作用药物和酒精的刺激。
如果同时伴有其他睡眠问题需及时处理,如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OSAS)、不宁腿综合征等。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睡眠期间出现说话、叫喊、多动、甚至拳打脚踢,伴坠床、骨折等意外伤害,请及时就诊,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