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健康是指人的身体符合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疾病的发生。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现实保持统一,并据此促进人体内、外环境平衡,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1)有基本的自我安全感;
(2)能很好地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估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7)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1、保持乐观的情绪。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即便是干些家务也不应视为负担,而是带着情趣去干,比如做饭,享受烹饪的乐趣。在工作中要不断创造,在进取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享受工作的乐趣。2、善于排除不良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别闷在心里,要善于把心中的烦恼或困惑及时讲出来,使消极情绪得以释放,从而保持愉悦心情。
3、要有广泛的爱好。比如体育、旅行、音乐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其中的乐趣,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广泛交友。在偶遇心镜不佳时,这种兴趣活动也能起到化解作用。
4、善待别人,心胸大度。以谅解、宽容、信任、友爱等积极态度与人相处,会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
5、时刻保持一颗童心。而立之年以后,随年岁的增长,有人便产生了“看破红尘”的感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这样不利于心理健康。如果能够保持一颗童心,保持好奇心,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6、培养生活中的幽默感。除了严肃、正式场合外,在同事、朋友乃至家人中,适当地采用幽默语言,对活跃气氛和融洽关系非常有益,更能保持好心情。
关注心理健康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关怀和呵护。如果想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欢迎大家与我咨询联系,将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