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总听到患者家属说胃癌患者容易出现疲乏,并且还劝患者要少运动。我听了,感觉有必要给大家科普下肿瘤病程中关于运动的那些错误说法和误区。
我国古代就提出‘久卧伤气’的养生理念,就是提倡要适度运动、劳逸结合,这样对于人体的正常平衡有益处。适度的运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组织含氧量增加,这有可能改变癌症患者机体内适合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无氧酵解酸性微环境。和缓的运动(非剧烈运动)不仅提高机体抗氧化自由基的水平,还能改善患者的免疫指标。国外大量研究表明癌症患者进行运动干预后,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加,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增多,而C?反应蛋白、抗炎介质较为稳定。
一、肿瘤患者为什么容易疲乏?何为癌因性疲乏?
癌因性疲乏(CRF)是一种令人痛苦的、持续的,与癌症和癌症治疗有关的。躯体的、情感的和(或)认知的劳累,或筋疲力尽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与活动不成比例,并且伴有功能障碍。它不同于一般性疲乏,它的程度更重、更令人痛苦,通常不能通过休息来缓解。
二、影响因素
1.不可治疗因素: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以及教育程度等,很难通过实施干预而改变。
2.可治疗因素:疼痛、抑郁、贫血、营养不良、药物作用、睡眠障碍、不良睡眠习惯、活动减少、以及心肺肾内分泌等系统相关并发症。
三、运动疗法
不必要的卧床休息及延长卧床时间不仅不能缓解疲乏,还可能加重疲乏。近年来,许多临床试验评价了运动对CRF的作用。建议癌症患者应保持每周4天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活动。
癌因性疲乏(CRF)患者的运动方式:患者居家自行运动和在专业人员指引下的有氧运动、抗阻训练、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相结合 、中医导引术、瑜伽等。
1.有氧运动
可以提高的心肺功能,缓解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居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减少患者疲劳,提高心肺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跳舞、乒乓球、瑜伽等。
走路: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三个字:‘三、四、五’:即每次3公里,一次性40min每周 5次。
游泳:每周3-4次,避开过度饥饿和过度饱腹时。
瑜伽:可以改善癌症幸存者的癌症相关疲劳、失眠、抑郁、潮热、关节疼痛等副作用。每天练习30-60min,每周3-4次,练习时需听舒缓的瑜伽音乐。
注意事项
① 有氧运动有利于缓解疲劳,但需要连续坚持至少4周。
② 请医生评估有无广泛性骨转移、重度血小板减少、活动性感染或者其他安全问 题,除这些禁忌症后可进行个体化的中等强度运动。
③ 中等强度运动,即运动时微微出汗,感觉有些吃力。学会自己数脉搏,及时调整运动的强度和时间。中等强度运动心率一般为(目标心率=[220—年龄]*[55%-75%])。原则是从低强度和短时间开始,逐渐增加,循序渐进。
④ 当感到体力允许时就可以运动,但不能过度运动,一次选择一项活动即可,保证休息与活动的能量平衡。
2.抗阻训练
不仅可以改善全身 肌肉力量,提高患者活力,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自尊。仰卧起坐: 患者先取仰卧位,然后收腹屈伸坐起,两手试着触摸脚尖,每次7下。有些患者手术后稍活动一下感觉腹痛就放弃运动,无法忍受疼痛,也怕影响伤口愈合。其实有疼痛感是正常的,随着身体慢慢的运动,患者注意力会分散,疼痛感也会逐渐减轻。举重、拉弹力带、俯卧撑:每周至少锻炼两次,每次至少两组,每组8-15次重复,其重量或负荷阻力应该至少一个人能一次举起或完全重量最大值的60%。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相结合运动方式,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同时还能提升肌力,缓解疲乏 ,提高生活质量。
3.中医导引术
(导:指导气,进行调息,调节气机升降平衡。引:指引体,做一些拉伸形体的运动) 以养生祛病为目的,以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八段锦 、五禽戏 、易筋经 、太极拳 、气功等运动形式。其通过肢体动作、呼吸吐纳、心理调节达到强身健体、疏通经络、调摄精神作用,其中最为简易的为八段锦。
4.八段锦
八段锦共八式动作‘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全套不超过10余分钟,每日晨晚各锻炼一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招式练习,建议在早上阳气升腾的时间,在公园、湖边等有新鲜空气的地方,宜着宽松衣物,以利于四肢气血的流通。长期练习有疏肝理气、生发阳气、强健脾胃等功效。但对于气力不足(多走几步路就有头晕、体力不支的感觉),不宜猛然练习。
5.床上运动
被动运动 对于疾病原因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按摩腓肠肌、肱二头肌、肱二头肌、肱四头肌等,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方向按摩,5-10min/次。5-6次/天。
主动运动 可进行踝关节运动:踝关节背伸、跖屈、内外翻‘环转’运动,15-20次/min,2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