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切除是早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是由于
大多数肝癌患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手
术耐受力差,不少患者存在术后肝功能失代偿甚
至肝衰竭的风险。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局部消融治
疗,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的特点,使一些不耐
受手术切除的肝癌病人亦可获得根治的机会。
局部消融治疗是借助医学影像技术的引导对肿瘤
靶向定位,局部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直接杀灭
肿瘤组织的一类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射频消融
(RFA)、微波消融(MWA)、冷冻治疗、高功
率超声聚焦消融(HIFU)以及无水乙醇注射治疗
(PEI)等。
临床常用消融手段:
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是最具代表性的局部消融治
疗方式。射频波本质上是特定范围内的电磁波,
目前医用射频大多采用200KHz-750KHz的频率。
当射频电流流经人体组织时,因电磁场的快速变
化使得细胞内的正、负离子快速运动,于是它们
之间以及它们与细胞内的其它分子、离子等的摩擦使病变部位升温,致使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
燥、固缩脱落以致无菌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
目的。
微波消融:微波消融也是我国常用的热消融方
法,微波是频率为300MHZ-300GHZ的高频电磁
波。目前临床应用的微波频率多为2450MHZ。
在微波消融中主要通过水分子的剧烈运动摩擦生
热而导致细胞凝固坏死。
目前的研究显示,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治疗的效
果相似。
消融途径:
消融的路径有经皮、腹腔镜和开腹三种方式。大
多数的小肝癌可以经皮穿刺消融,具有经济、方
便、微创的特点。位于肝包膜下的肝癌,特别是
突出肝包膜外的肝癌,经皮穿刺消融风险较大,
或者影像学引导困难的肝癌,可考虑经开腹消融
和经腹腔镜消融的方法。
适应症:
局部消融治疗可以用于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的
治疗,目前建议的适应症为:单个肿瘤直径≤5c
m或肿瘤结节不超过3个、最大肿瘤直径≤3c
m,无血管、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
移,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 A或B级的肝癌病
人。局部消融治疗的创伤小,很少发生并发症,主要的并发症包括:针道出血、胆漏、周围组织或脏
器损伤(胆道、胆囊、胃肠道、膈肌、腹壁
等)、肿瘤消融不完全等。
肝癌消融治疗后的评估和随访:
在局部消融后1个月左右,建议复查肝脏动态增
强CT或MRI,或者超声造影,以评价消融效果。
对治疗后有肿瘤残留者,可以进行再次消融治
疗。
完全消融后应定期随访复查,通常情况下术后2
年内每隔3月复查1次,2年后每半年复查一次,
复查内容包括:肿瘤标志物、彩超、MRI或CT,
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的局部复发病灶和肝内新发病
灶,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