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不可轻视的肛门“小麻烦”

唐雪松医生 发布于2025-02-26 10:42 阅读量600

本文由唐雪松原创

在肛肠疾病的范畴里,肛周脓肿虽不像痔疮那般广为人知,但其带来的疼痛与困扰却让患者苦不堪言。了解肛周脓肿的相关知识,对预防和应对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一、肛周脓肿究竟是什么



肛周脓肿,简单来说,就是肛门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且形成了脓肿。正常情况下,肛门周围的组织保持着平衡与健康,但当某些因素打破这种平衡时,就为细菌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在肛门腺开口于肛窦的部位,肛窦因呈漏斗状向上开口,容易储存粪便等异物,进而引发感染。一旦感染发生,炎症就会沿着肛门腺导管蔓延至肛门周围的各个间隙,如坐骨直肠间隙、骨盆直肠间隙等。随着炎症的持续发展,这些间隙内会逐渐积聚脓性分泌物,最终形成脓肿。



从外观上看,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肛门周围局部的红肿、疼痛,患者能明显感觉到肛门周围有一个逐渐增大且疼痛加剧的“肿块”。随着病情进展,脓肿成熟,局部皮肤可能会变软,甚至出现破溃,流出黄白色的脓液。



二、哪些因素容易引发肛周脓肿



感染因素:前面提到的肛腺感染是引发肛周脓肿最主要的原因,约占所有病因的80%。除此之外,一些其他部位的感染也可能波及肛门周围,如肛裂、痔疮等肛肠疾病并发感染,炎症蔓延后可引发肛周脓肿。另外,肠道细菌通过破损的黏膜进入肛周组织,也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久坐不动,会使肛门局部血液循环不畅,降低组织的抵抗力,为细菌感染提供可乘之机。同时,饮食上过度偏好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酗酒等,都可能刺激肠道和肛门,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导致肛门局部充血,增加肛周脓肿的发病风险。据调查,经常食用辛辣食物的人群,患肛周脓肿的概率比饮食清淡者高出约30%。



全身性疾病:患有糖尿病、白血病、克罗恩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身体免疫力往往较低,抗感染能力下降。以糖尿病为例,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而且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功能受到抑制,对细菌的吞噬和杀灭能力减弱,因此更容易发生肛周脓肿,且病情可能更为严重,治疗也相对棘手。



医源性因素:在进行肛门直肠部位的手术时,如果手术操作不当,如消毒不严格、损伤肛门腺等,都有可能引发肛周脓肿。另外,一些药物注射治疗,如内痔注射治疗,如果药物误注入肛门周围组织,也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感染,进而形成脓肿。



三、肛周脓肿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



剧烈疼痛:肛周脓肿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疼痛,而且这种疼痛通常较为剧烈,呈持续性跳动性疼痛。患者在行走、坐立、排便时,疼痛都会加剧,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很多患者甚至因为疼痛而无法正常休息,导致精神状态不佳,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感染扩散:若肛周脓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脓肿内的细菌和毒素会不断向周围组织扩散。轻度的扩散可能导致相邻的间隙也发生感染,形成更为复杂的多间隙脓肿;严重时,感染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引发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全身性感染疾病,危及生命。据统计,约有10%的肛周脓肿患者由于延误治疗,出现了感染扩散的情况。



肛瘘形成:肛周脓肿自行破溃或经手术切开引流后,如果原发感染灶(如肛腺)未得到彻底处理,脓肿虽然暂时消退,但感染很可能会反复发生,最终形成肛瘘。肛瘘一旦形成,会在肛门周围皮肤上出现一个或多个外口,经常有脓性分泌物排出,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且肛瘘的治疗相对复杂,往往需要多次手术才能治愈。



四、如何预防和治疗肛周脓肿



预防措施



- 保持肛门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肛门,尤其是在排便后,可有效清除肛门周围残留的粪便和细菌,减少感染的机会。清洗时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37℃ - 40℃较为适宜。



-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久坐,定时起身活动,促进肛门周围血液循环。合理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和腹泻。同时,要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



-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患有糖尿病、克罗恩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病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维持身体良好的免疫状态,降低肛周脓肿的发病风险。



- 注意肛门护理:避免使用粗糙的卫生纸擦拭肛门,尽量选择柔软、无刺激性的卫生纸或湿厕纸。在进行肛门检查或治疗时,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操作规范,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可能性。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在肛周脓肿初期,炎症较轻时,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致病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还可以配合温水坐浴,每天2 - 3次,每次15 - 20分钟,坐浴时可在温水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以起到清洁、消毒、缓解疼痛的作用。此外,局部涂抹一些具有消炎、消肿作用的药膏,也有助于减轻症状。



- 手术治疗:一旦脓肿形成,手术切开引流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的目的是将脓肿内的脓液排出,减轻局部压力,防止感染扩散。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切开引流术、切开挂线术等。切开引流术适用于位置较浅的脓肿,操作相对简单;切开挂线术则主要用于位置较深、与肛门括约肌关系密切的脓肿,通过挂线的方法,缓慢切开脓肿,避免一次性切开对肛门括约肌造成严重损伤,从而保护肛门的正常功能。术后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定期换药,保持引流通畅,促进伤口愈合。



肛周脓肿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但只要我们了解其发病原因,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治疗,就能够有效降低其对我们生活和健康的影响。记住,关注肛门健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