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很多人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喜欢吃冰冷的食物,特别老人和儿童,导致的腹泻比较多。
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其中感染性腹泻又分为病毒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大多是由于进食生冷食物,暴饮暴食,消化不良,腹部受凉等引起的腹泻。
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结肠黏膜溃疡,脱落,出血形成的脓血与肠道内的粪便一起排出呈脓血样大便,患者有肛门坠胀大便想拉又拉不出来的感觉。这是因为痢疾杆菌主要侵犯乙状结肠和直肠,人的直肠壁内有胀满感觉感受器,炎症会被感受器产生刺激,使人有便意,但每次排出的量不多,医学上称为里急厚重。
治疗:
特别出现脓血便,要及时化验大便,一旦确诊要及时的使用抗生素。
有些菌痢的人,特别是儿童没有腹泻症状,却表现为高烧、嗜睡、面色苍白、四肢厥冷、阵阵抽风、血压下降等症状,通过粪便化验才证实患了菌痢。这是中毒性菌痢。这种中毒性菌痢来势凶猛,在发病处24小时内变化急剧,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在夏季遇到突发高烧,血压下降,呼吸衰竭找不到原因时,即便没有腹泻,也要警惕中毒性菌痢。
大多有轮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病毒直接侵袭肠粘膜,使受损的肠溶酶变平变短,吸收面积减少吸收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腹泻。
大便稀薄,儿童的病毒性腹泻,大便会稀得像蛋花汤似的每天五六次,同时会有发热和食欲减退。
治疗
病毒性腹泻,做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正常,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是正常。
会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同时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不能乱用抗生素。
给患者吃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如面条、米粥、肉汤等,因为进食太少,患者处于饥饿状态会引起肠蠕动增加和肠壁消化液分泌过多,而加重腹泻。
食物被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污染和变质,人体摄入这些食物后发病。
粪便稀软或呈水样,排出量大,每日数次甚至10余次,极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这种腹泻是细菌毒素引发细胞分泌功能亢进,大量肠液积聚于肠腔所致,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左下腹痛等症状。
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肠道感染的药物,以抑制肠道细菌而达到止泻的效果。
有些人以为只是服用止泻药就好了,其实不然。使用止泻药后大便次数减少,腹泻缓解,但微生物滞留在肠道内不会排出,导致细菌等产生大量毒素被肠道吸收,引起严重后果。
食入过多冷饮冷食,在空调房穿露脐装或者健身后洗冷水澡等容易引起腹泻。
有脐周疼痛,肠鸣,排出稀水一样黄便,多数患者排出几次后可自愈。也有多达10来次。
治疗:
这种腹泻是因为肠道受到寒冷刺激后蠕动加快,进食的水分来不及吸收,形成稀便排出体外。预防的关键是注意腹部保暖,进食冰箱冷食要有节制,疼痛厉害,可以用解痉药或收敛药。如腹泻次数多可以口服补液,以补充水盐,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因进食过多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
患者排除溏薄酸臭的大便伴有恶心,嗳气,腹胀,排臭屁等。
治疗:
因节制饮食并服用含有消化酶的制剂,这种腹泻并非肠道细菌感染所致,如果服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破坏原来的肠道菌群平衡,可能继发真菌性肠炎、伪膜性肠炎。如患有慢性胰腺炎,胆囊炎病史,应考虑是否有脂肪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