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品分类及其注意事项

陈敏医生 发布于2024-02-19 10:46 阅读量178

本文转载自知乎

降压药主要分为五大类,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利尿剂: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酯等,是通过血容量的控制来降低血压,降压效果比较温和。但可能会带来血容量下降、尿酸增高、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包括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等,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来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进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同时也具有逆转心室重构、降低卒中的发生率等作用。这种药物降血压的效果比较明显,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对合并有心力衰竭或尿蛋白阳性的患者,可以首先选择这一类的药物。但它的副作用主要是会导致肌酐的增高,以及高血钾症、咳嗽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包括氯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等,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和它的受体结合来达到降压效果,可以保护心脏和肾脏,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降低尿蛋白,在临床的使用也比较广泛。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是通过扩张血管来达到降压的效果,包括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药物,统称为地平片。

另外β受体阻滞剂也是降压药的一种,但具体信息暂时无法提供,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专业的用药建议,如有需求,务必咨询医生。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