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真是痛,起于无形,好了又来,不断恶化

温宇航医生 发布于2024-01-31 09:18 阅读量1036

本文由温宇航原创


痛风是个啥?


西医认为:痛风是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



中医认为:痛风,属“痹症”范畴。俗称「白虎历节」,发作时就像白虎在撕咬自己的关节一样。



痛风是怎么得上的?

西医认为:

痛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高尿酸血症是痛风重要的生化基础

即高尿酸≠痛风,但高尿酸痛风可能性大。

据病例数据:高尿酸的人中,10%会得痛风,同时高尿酸持续多年后,引发痛风的可能会越来越高。



中医认为:

痛风的病因病机是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瘀痹阻为标。



浊毒(如尿酸高)会伴随整个痛风始终,不会因痛风关节症状消失而消失。



痛风人群画像——6类高危人群


根据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数据:

1. 男性>女性,男:女=15:1

2. 50%超重或肥胖

3. 中年男性、绝经期女性,但年龄日渐年轻化。

4. 经常大量饮酒、喜食海鲜动物内脏

5.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

6. 有家族遗传史、痛风患者的后代



哪些年轻人易得?


根据《2021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


我国有约1.77亿高尿酸血症患者,其中近60%为18~35岁的年轻人。痛风人群约为1466万人。

高尿酸成为继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的“第四高”。这些高尿酸的年轻人有10%可能得痛风,如果不妥善防治日积月累得痛风的概率将大幅增加。



只是尿酸高,从未痛风,中医从体质上也能帮你看出来


根据中医临床统计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多为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血瘀质、阳虚质和阴虚质。

中医九种体质看这里:

温大夫教你如何判定九种体质,如何正确调理身体(上)

温大夫教你如何判定9种体质,如何正确调理身体(下)



痛风的症状、发展过程与危害

痛的时候很痛很痛,痛是最主要的症状



1、无症状期

仅有波动性或持续性的高尿酸血症,没有出现痛风症状。从血尿酸增高至痛风症状出现的时间可达数年,也可能不出现。



2、痛风急性发作期

主要是关节红肿热痛。


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突发关节、关节周围、韧带、肌腱等组织剧烈疼痛,局部有水肿、发红、发热等。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



3、痛风间歇期

痛风急性期症状消失,进入间歇期。

此时,很多痛风患者误认为痛风好了,实际上体内还是有症状,如尿酸还很高。



4、痛风慢性期

如果痛风尿酸高,没有系统而有效地降尿酸,痛风会反复发作,有人次数多些,有人次数少些。

随着痛风发作次数增加,累及更多关节,开始产生痛风石,并慢慢变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

痛风石的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见于关节周围以及鹰嘴、跟睫、骸骨滑囊处。



5、进一步可能造成残疾

未规范治疗的慢性痛风患者,受累关节非对称性不规则肿胀、疼痛,关节内大量沉积的痛风石,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畸形,尤其在手和足,并可造成残疾。



6、进一步可能引发肾脏病变

病程较长的痛风患者可有肾脏损害。


(1)痛风性肾病

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为夜尿增多、低比重尿、低分子蛋白尿、白细胞尿、轻度血尿及管型等。晚期可出现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水肿、贫血等



(2)尿酸性肾结石

可从无明显症状至肾绞痛、血尿、排尿困难、肾积水、肾孟肾炎或肾周围炎等表现。



(3)急性肾衰竭

大量尿酸盐结晶堵塞肾小管、肾孟甚至输尿管,患者会突然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



痛风真的痛,不管治危害大。

但是,痛风还是可防可治的。下篇,温医生为你解忧。


欢迎关注我——你身边的医生朋友,点赞鼓励。。
欢迎转发给亲戚朋友,让我们守护彼此健康,让天下无病!

作者简介

温宇航,副主任医师,深圳市针灸学会秘书,198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曾在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5年,承担省、市级课题四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长期受邀在市委、市政协、党校等机关事业单位授课。

治疗专长

综合运用针灸中药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病、头痛、眩晕、失眠、面神经麻痹(面瘫)、各种痛症、思维疾病、过敏性疾病、亚健康状态、男科疾病、部分妇科疾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

出诊单位:深圳仁盈堂中医馆
出诊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强路嘉福花园北裙楼一层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08:30~12:00,下午02:30~05:30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