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360度:是什么、症状、原因、后遗症、治疗、康复、预防......一文全知道(下)

温宇航医生 发布于2024-01-15 11:16 阅读量1120

本文由温宇航原创

温医生在360度全方位解读面瘫的上篇中,主要讲了面瘫的定义、人群、症状、原因及其可能的后遗症、并发症。

面瘫360度(上)

温宇航,公众号:中医针灸温宇航医生
面瘫360度:是什么、症状、原因、后遗症、治疗、康复、预防......一文全知道(上)


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治疗面瘫,如何做面瘫康复训练以及如何做好日常的面瘫预防。



面瘫怎么治疗?


1、中医针灸治疗面瘫


面瘫的中医针灸治疗,效果好,一般可根治,很少复发,方法较多,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主要方法有:针刺、灸法、推拿、拔罐、电针、中药治疗。



2、西医治疗面瘫

西医一般以口服激素、营养神经、抗病毒等药物治疗为主,目的是促进局部炎症、水肿及早消退,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但难保复发。

常见方法有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抗病毒类药物治疗、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和组织脱水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面瘫

适合重症面瘫患者以及治疗恢复较慢的患者。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有面神经吻合术、面神经移植术以及面神经减压术等。

手术治疗对于技术手段的要求非常精细,必须特别注意,以免留有后遗症。另外,手术治疗有可能会造成面部肌肉的损伤、出血、纤维化及炎性反应。有一定的复发概率。



一般面瘫治疗首选中医针灸治疗。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具优势


1、面瘫是针灸治疗WHO推荐的优势病种之一

面瘫(面神经炎)是WHO(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荐使用针灸疗法的适应症之一,即WHO认为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相对其它疗法有优势。


一、神经与精神系统疾病 10.面神经炎

温宇航,公众号:中医针灸温宇航医生
针灸可以治哪些病?治什么病最有效果?看看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


2、中医病机

中医认为面瘫是由于人体气血不足、脉络空虚,吹风、受凉、受热后,风寒、风热邪气乘虚而入,致气血瘀滞、痰湿阻络,经络不通,筋脉失养,筋肉不收而发病。


3、中医辨证分型


4、针灸治疗


(1)针灸机理

根据辨证分型,辅以口服祛风化痰通络等中药,针灸治疗主要是通过针刺、电针、艾灸经络上的特定穴位,以达到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整阴阳的目的,使面瘫病友快速康复,不留后遗症。




(2)针灸四步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朋友们如果看过上篇,就知道面瘫中绝大部分是周围性面瘫,针灸四步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是非常不错的,治愈率能达90%以上,基本上不留后遗症,不复发。


急性发作期的面瘫针灸治疗:

    • 能在7~10天之内获得基本痊愈(不说话,不笑的时候看不出面瘫的外在表现)。

    • 一般按一闭眼、二抬眉、三祛风、四正嘴这四个疗程来治疗。

    • 一般选取太阳、颧髎、四白、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慢性面瘫:

    • 除个别特殊情况的病友,大多能在几个疗程之后,得到明显好转或者基本痊愈。

    • 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从其中任何一步开始治疗,或数步反复使用,直至好转或痊愈。

    • 一般选取翳风、阳白、水沟、攒竹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3)面瘫针灸治疗的最佳时间是什么?面瘫前七天不让针灸?

面瘫针灸治疗越早越好。面瘫前七天不让针灸是不正确的老黄历。

  • 曾经,西医认为,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会加重面神经的炎症、水肿,加重病情,因此不建议在面瘫前七天进行针灸治疗。

  • 然而,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实,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不但不会加重病情,反而有利于面神经炎症、水肿的恢复。

  • 从中医针灸角度来说,面瘫后越早扎针越好。

  • 面瘫急性期中不会过多加重,且到恢复期可以恢复得更快,部分患者得了面瘫后扎针及时,甚至可于两周之内基本痊愈。

  • 如果前七天不扎针,急性期后再进行针刺治疗,针灸疗效会大打折扣,导致病程延长。

  • 当然,面瘫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所以是否适宜针灸治疗,需要提前咨询专业的针灸医生。


(5)针灸治疗什么时候结束为好?
针灸治疗应该一直进行到疾病基本痊愈或完全痊愈为止,或者患者满意为止。
曾有人认为:针灸治疗到面瘫的口眼喎斜差不多恢复正常的时候就停止针灸,以免出现面瘫向健侧发展。实际上这是一种误会,只要治疗得法一般不会出现这类情况。
温医生在针灸时都会既治疗患侧,也顾及健侧,这样就能使阴阳能够协调统一,不会出现面瘫向健侧发展的问题。

面瘫康复训练

1、抬眉训练

上提健侧和患侧的眉目,每个动作持续5-10秒钟,连续训练10次,每日2-3次。频次由少到多。

2、闭眼训练

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

如果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地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3、耸鼻训练

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每个动作持续5-10秒钟,连续训练10次,每日2-3次。频次由少到多。

4、示齿训练

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每个动作持续5-10秒钟,连续训练10次,每日2-3次。频次由少到多。

5、努嘴训练

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每个动作持续5-10秒钟,连续训练10次,每日2-3次。频次由少到多。

6、鼓腮训练

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每个动作持续5-10秒钟,连续训练10次,每日2-3次。频次由少到多。

7、自我按摩

按摩时,顺着脸部肌肉的走向由下往上推。

  • 用患侧的大拇指顺着面瘫一侧的腮部由下向上推到颧骨处,反复约30次左右。

  • 注意力度要适中,以感到局部微热为度,并且推肌肉的反复始终保持由下往上推。

8、热敷

  • 适当的热敷或热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表情肌动作。

  • 可用毛巾蘸热水拧干后热敷,或者将盐炒热后用纱布包起热敷。

  •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用红外线治疗仪或射频仪等仪器进行治疗。

  • 治疗的部位主要在患侧上额、面颊和耳后等部位。


面瘫如何预防?


1、适当运动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一定程度上可预防面瘫的出现。还可以做做眼保健操、面部操等,进行面部运动。


2、注意保暖

面瘫很多情况下是由寒冷及凉风刺激引起的,天冷时要做好保暖措施,天热时避免长时间吹风扇。


3、充足睡眠

规律作息,避免生物钟颠倒,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减少对精神的刺激和过度疲劳。


4、均衡饮食

清淡饮食,急性期忌辛辣,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蛋类、豆类等。


5、留心疾病

从上篇的面瘫原因分析可知,不少疾病可以引发面瘫,所以一旦发现有相关疾病时,应及时就医。

引发面瘫的主要原因

温宇航,公众号:中医针灸温宇航医生
面瘫360度:是什么、症状、原因、后遗症、治疗、康复、预防......一文全知道(上)


6、心情愉悦

保持心情愉快,平常心,舍得,放下,不焦虑,不因情绪引发面瘫。


温医生教你360度看面瘫就到这里了。

如果有朋友,不幸中招,不用担心,有祖国传统医学——针灸,来为你保驾护航,世卫组织也推荐使用哦。

您有什么想进一步了解的,欢迎关注我——你身边的医生朋友、加星标、点赞支持。

也欢迎转发给您的亲戚朋友,让我们守护彼此健康,让天下无病!


作者简介

温宇航,副主任医师,深圳市针灸学会秘书,198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曾在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5年,承担省、市级课题四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长期受邀在市委、市政协、党校等机关事业单位授课。

治疗专长

综合运用针灸中药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病、头痛、眩晕、失眠、面神经麻痹(面瘫)、各种痛症、思维疾病、过敏性疾病、亚健康状态、男科疾病、部分妇科疾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

出诊单位:深圳仁盈堂中医馆

出诊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强路嘉福花园北裙楼一层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08:30~12:00,下午02:30~05:30

联系电话:13510064988(个人微信)

往期精选

温大夫教你如何判定九种体质,如何正确调理身体(上)
针灸是什么?针灸是谁发明的?温太医讲中国针灸的古老起源与千年变迁故事
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及以上,你的年龄,体检最该查什么?有哪些常见的体检中心?
腰痛怎么回事?是腰椎间盘突出吗?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一起听听温大夫怎么说。(中)
针灸有用吗?有什么好处?有副作用吗?如何分辨针灸医师的水平?温大夫一次给你讲明白
针灸可以治哪些病?治什么病最有效果?看看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
针灸的原理是什么?针灸与艾灸哪个效果好?好学的你看温大夫这一篇就知道了。
秋季养生护理 | 秋季过敏症,湿疹、过敏性鼻炎,过敏体质的朋友,如何防治?
父母、自己身体好不好,留意7种走路的样子就知道。
脖子酸痛99%都没必要拍片?X线片、CT、核磁共振有什么用?
温大夫教你解决大多数脖子酸痛的简易方法
秋天,脑血管病多发季|温大夫讲脑血管疾病(中风)的危害、症状、预防与治疗
低头族、久坐族、办公室白领职业病,现代病,亚健康,“虚寒湿凝瘀堵瘤癌”疾病演化,温医生一文讲透
艾灸解救办公室白领职业病,温医生教你艾灸手法
膝盖痛?关节炎?跑步膝?膝盖疼法近百种,温医生帮你找原因,快诊疗
骨关节炎,10中有1?10中有8?难以避免!谁更早、谁更易中招?一篇全知道。
8招拯救你的膝盖:延长关节寿命!
膝盖痛、关节炎、跑步膝康复训练与运动治疗大全,温医生祝你拥有高质量健康生活
关于颈椎,你想知道的我都会告诉你(下)
面瘫360度:是什么、症状、原因、后遗症、治疗、康复、预防......一文全知道(上)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