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 秋冬养阴,秋冬频变下深圳人如何应对?中医养生的变与不变

温宇航医生 发布于2023-12-27 23:45 阅读量865

本文由温宇航原创



秋冬频变的深圳


前几天我们还在讨论如何对抗冬季失温、保暖防寒,翻箱倒柜,把冬天的衣服扒拉出来、顾不上洗晒(也没太阳)就仓促披挂上阵,对抗各种寒冷,保护我们的先后天之本——肾与脾。

i深圳也兴高采烈官宣:深圳自12月21日正式入冬。

不想,今天深圳最高温度就攀升至18℃,且在未来的1~2周内还会继续攀升到20℃+,据40天天气预报,2024年1月1日新年,深圳气温将达16℃~25℃。



就这样,深圳把迈进冬天的一条腿给硬生生地抽出来,再次把整个身子沐浴在秋日暖阳之中。

看来,深圳的朋友还可继续畅享一段和煦秋燥时光。

按气象学五天滑动平均气温满足≤22℃的入秋标准,深圳11月13日才刚刚从夏天转入秋天,12月21日就被宣布入冬,如今看来又要再次入秋。




深圳天气可真多变,深圳人民穿脱衣都要疯魔了。

也无怪乎,前些日子仓皇对付冬季突袭之时,有不少广东网友催促快递、威胁网店:如再不把已买冬衣发过来就马上退货。

急需之时到不了帮不上忙,到的时候又暂时用不上,这不是折腾吗?



练就灵活功法

从容应对秋冬频变


莫慌莫乱,深圳人民早已练就各种灵活功法:

一防患未然功

时候未到不代表不到,提前准备总是好的。

二灵活应变功

因时而变,以变应变,见招拆招。

例如洋葱穿衣法,还有今天,温医生为你带来的适用秋冬两季的养生之道。

任你天气如何折腾,我们总有招数应对,我们不仅有先手招数,还有后手招数。



秋冬养生,道相、法相


在中医看来,秋冬两季在道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


1、在同一阴阳变化趋势中

秋冬两季都有同样的阴阳升降趋势,即阴气渐盛,阳气渐衰,同处一个大趋势下。

2、类似的高发病

就像温医生在

感冒虽小,不可掉以轻心。温医生讲风寒、风热感冒的那些不为人知的事。

温医生精选 | 治疗四季风寒感冒、秋季风热感冒的名人名方

温医生精选 | 冬季感冒名方与高危易发病,为北方朋友备一份

秋天,脑血管病多发季|温大夫讲脑血管疾病(中风)的危害、症状、预防与治疗

冬季养生| 养藏之道,别样之美,温医生与你共赏

所讲到的高发病中,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肠胃疾病等都是秋冬季共同的高发病。



3、有同一起居、饮食、情志等养生原则

随着自然界进入万物收藏、潜降阶段,人体内阳气也逐渐沉潜、伏藏于内,人体生理活动也逐渐减少,这个大趋势秋冬是相同的,总体养生原则的变化趋势是不变的。

相应地,我们的饮食、起居、情志、运动、脏腑养护、疾病防治都应顺应阳气的潜藏做相应调整与优化。

如秋冬饮食原则都要求宜滋润忌辛辣刺激,起居原则都要求宜保暖忌熬夜受寒,情志原则都要求宜平和忌焦虑忧郁。这些大的养生方法与原则是一致的。



《黄帝内经》也在四气调神中将秋冬的阴阳平衡调节方法归入同一类,即“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中医养生之道是统一的,都是“从四时阴阳”之根本,随“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秋冬养生之术的差异


在具体执行层面(术)上,秋冬两季是有差别的:

秋季处于“收”的阶段,冬季处于“藏”的阶段。

秋食温,冬食热;秋更多燥,冬更多寒;秋以养肺为要,冬以养肾为要等。

肺为娇脏,喜柔润,秋燥易伤肺,养肺当以滋润。

肾为水火之脏,中藏元阴元阳,为人生命之根,冬寒易伤肾中阴阳,冬养肾当温补。

但在脏腑根本之上,也还是有相同之处:

如脾胃,四季都需调理,因为脾胃是食物、水液的运化吸收之根本。肾是先天之本,精气血之源、精阳之藏,也要求日常需多加呵护。



总之,秋冬的差别主要在于度的差别,而度的合适与否则需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需讲究技巧。

这就要求类似深圳这种四季像两季,换季时季节频变地区的人民,要有更超前、广博的中医养生知识,以备在天气如当下之忽秋忽冬的不停变幻之时,可灵活运用相应季节的养生之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时因人灵活调整。

为此,我们除了多学习健康养生知识、多实践之外,如果实在搞不懂、把握不好、调不过来,还有温医生这样深谙此类变幻的中医师可以咨询、指导与帮助调治哦。



你知道吗?

中医也分南北派


中医针灸也有南派、北派之分,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变化无法一概而论,两天前都冬至了,深圳还像在秋天。

因而,一般情况下,成长于本土的医生,特别是讲究“天人合一、四时相应”的中医师一般比外地中医师更擅长调理与治疗本土人民身体及相应疾病。


与天时地利人和

相应相和的祖国传统医学——中医学

相对西医学的独特之处


中医讲究对人体的调治需达致“天时地利人和”。

在某种程度上、某些方面上,比之不太考虑天时地利人和情况的西医,有其调治疾病的不同理解、不同道法与不分地域的“道”的普适性。

也相应有着更适合中国人、且与大自然和合相生、顺应自然规律而调治人体的“法与术”的独特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坚持对内、对外大力推广中医学的原因所在。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应建立对自己历经几千年考验的祖国传统医学自信心的原因所在。



温医生曾对此,从西方科学发展“否定之否定”的角度做过一番分析与论述,有兴趣或错过的朋友可以温故知新:

温医生讲武侠小说的“中医理论”:人健康或患病是复杂性问题

还有: 

针灸是什么?针灸是谁发明的?温太医讲中国针灸的古老起源与千年变迁故事

针灸有用吗?有什么好处?有副作用吗?如何分辨针灸医师的水平?温大夫一次给你讲明白

针灸的原理是什么?针灸与艾灸哪个效果好?好学的你看温大夫这一篇就知道了。

针灸可以治哪些病?治什么病最有效果?看看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

大家也可以抽空温故知新,增强对祖国传统医学的信心。

信心与乐观是可以提升疾病防治疗效的哦。



中医何谓阴阳?


中医理论中,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

一般认为:凡静、内、降、寒、抑者属阴;凡动、外、升、热、兴者属阳。



中医学中的人体之“阴”


指精、血、津、液这些营养性液体,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也是阳气化生的物质基础。



秋冬为何养阴?


秋冬天气寒凉,人体为保暖,皮肤毛孔会自然收缩,使体表阳气内收体内,减少阳气消耗。

然而,阳气存于体内,慢慢积累,则易生内热,从而伤津耗液。

再加上秋冬干燥,人体感受燥邪,易伤阴津,出现眼、口、鼻、肤干等系列阴虚症状。

所以,“秋冬养阴”,就是要护藏精血,珍惜津液,养护阴津,使精气内聚,以滋养五脏,维持阴阳平衡,远离疾病。


秋冬如何养阴?

温医生教你按自身体质养阴


还记得中国人的九种体质吗?

体质是指形成于先天,定型于后天的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具体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请先温故知新,再对症养阴:

温大夫教你如何判定九种体质,如何正确调理身体(上)

温大夫教你如何判定9种体质,如何正确调理身体(下)


1、平和质

入冬后,即可坚持少量服用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填补肾精养阴之品,直至冬尽春来。

适当进食牛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许人参、党参、鹿茸等温补药物,以增强自身阳气抵御外界寒气。

注意:平和质人本身处于阴阳较平衡状态,养生之道应秉持中庸,不可过于温补,以免出现阳气内亢而耗伤阴精的情况。



2、阴虚质

秋冬两季,自然界阳气潜藏,阴虚质者可借阴升机会进一步进食填补阴精之药食,以阴和阳,调至阴阳平衡。

如服用山药、熟地、龟苓膏、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



3、湿热质

湿热质人此时体内阳气潜伏,应慎服大热大补之药食、补品,以防阳气亢盛于外。

可适当吃些萝卜、鲤鱼、猪肚等调补阴阳、清润平补,不至于湿热壅滞。



4、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

秋冬季阳气内敛,外界寒气较甚,阳虚阴盛。

平时本就阳虚、气虚和脾虚所致痰湿体质的人,此时需服用较大量的温补、温化之药,以阳制阴,达致阴平阳秘。

如服用参茸、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或小青龙汤等。



5、气郁质、血瘀质

秋冬两季,人易悲秋伤冬,情绪不佳,对于平素就多郁闷的气郁质、易于郁结长斑的血瘀质人们,是更大的挑战与考验。

秋季时需填补阴精,选择可养阴润燥的食物,如梨子、蜂蜜、天冬、山荷叶等,还可适当食用可疏肝解郁的食物,如柠檬。

冬季时则需静养藏蓄,可适当进补党参、黄芪、白芍等。



6、特禀质

特禀质人往往先天禀赋不足,秋冬除了避免接触可能诱发过敏的源头外,还应趁秋冬收藏之势,服用适合冬令进补的膏方,以培元固本。

如补肺肾、通鼻窍、利咽喉的通鼻利咽膏,较适合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炎、咽炎、上呼吸道易感人群。




秋冬食疗养肺阴


肺为娇脏,喜柔润,秋燥易伤肺,养肺当滋润

冬天寒冷,肺易受外邪侵袭,且有暖气地方较为干燥,同样易伤肺,也需适当润肺。

我们往往重视补阳,而忽略补阴,就会造成阴阳不平衡,出现肺阴不足。



1、沙参麦冬汤

麦冬和沙参有补肺、补胃、滋阴、止咳润肺作用。玉竹和天花粉加强了生津的效果。生甘草和白扁豆有益气和胃的作用,桑叶可清热生津、润肺止咳。

冬天服用时,应少量、多次、顿服。每服以身体感到微微出汗为准,趁热喝,捂出汗,效果更好。 



2、沙参石斛山药猪骨汤

可健脾益胃,养阴生津。

适合脾胃阴虚者,常见胃脘隐痛、饥不欲食、恶心干呕、咽干口渴等,舌红嫩,苔少,脉细数。

石斛归胃、肾经,可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山药能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3、润肺汤

肺阴虚不太重,只有很少干咳、少痰及口干舌燥时,可用润肺汤代茶饮,缓解干咳症状。其中梨、百合和白萝卜,都是食药两用食材,无具体配比要求。



4、银耳红枣汤

可滋阴补血。

适合阴血不足者,常见面色萎黄,唇色无华,皮肤干燥,月经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银耳入肺、胃、肾经,能润肺止咳,养阴益胃。红枣归脾、胃经,能健脾益胃,养血安神。

类似的还有:滋阴降燥的百合银耳羹、滋阴清热的糯米莲藕。



滋养肺气,简易4招


养肺最佳时间是7:00~9:00,此时最宜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

不宜在晚上,经常性长时间进行健身房撸铁、户外夜跑等激烈运动。

运动过度则耗散阳气过多,反而不利健康,特别是对本身阳气就不足的人来说。


第一招:摩鼻

作用:预防冷空气过敏,伤风、流涕。

做法:

  • 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

  • 再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次。

  • 每日1-2遍。

第二招:摩喉

作用:利咽喉,止咳化痰。

做法:

  • 上身端直,坐立均可。仰头,颈部伸直。

  • 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至胸部。

  • 双手交替按摩30次为1遍,连续做2-3遍。

  • 注意按摩时拇指与其他四指张开,虎口对准咽喉部,自颏向下按搓,可适当用力。

  • 用拇指按人迎穴5-10次。


第三招:深吸气

作用:锻炼肺部的生理功能。

做法:

  • 每日睡前或晨起,平卧床上。

  • 行腹式呼吸法,深吸气,再吐气。

  • 反复20-30次,需缓缓进行。



第四招:捶背

作用:畅胸中之气,通脊背经脉,预防感冒,健肺养肺。

做法:

  • 端坐,腰背直立,双目微闭放松,两手握空拳,反捶脊背中央及两侧,各捶3-4遍。

  • 捶背时,闭气不息,同时叩齿5-10次,缓缓吞咽津液数次。

  • 先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沿脊背捶打,如此算一遍。先捶中央,再捶两侧。


中医养生的变与不变,对付秋冬频变的灵活功法、养肺招数,你都学会了吗?

有疑问欢迎咨询温医生哦。

欢迎关注我——你身边的医生朋友,点赞支持。

欢迎转发给亲戚朋友,让我们守护彼此健康,让天下无病!


作者简介

温宇航,副主任医师,深圳市针灸学会秘书,198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曾在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5年,承担省、市级课题四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长期受邀在市委、市政协、党校等机关事业单位授课。

治疗专长

综合运用针灸中药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病、头痛、眩晕、失眠、面神经麻痹(面瘫)、各种痛症、思维疾病、过敏性疾病、亚健康状态、男科疾病、部分妇科疾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

出诊单位:深圳仁盈堂中医馆
出诊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强路嘉福花园北裙楼一层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08:30~12:00,下午02:30~05:30

联系电话:13510064988(个人微信)

往期回顾

温医生写给您的健康清单(1)

温医生写给您的健康清单(2)

“筋伤”难避免,那些耳熟能详的说法,你真的明白吗?

千般头痛万般折磨!温医生讲中医针灸治头痛的神奇

一寸青丝一寸愁,养青丝治脱发,温医生为你解愁

0~80岁,攒“骨钱”,对付“沉默杀手”骨质疏松

冬季养生|甘肃积石山地震救援与低温的生死竞速,寒风中如何对抗失温?

冬季养生| 养藏之道,别样之美,温医生与你共赏

冬季养生| 养肾为先,20~90岁+的养肾宝典

冬季养生| 养脾为本,温医生教你温养脾胃的简易方法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