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建议配合温医生之前关于肾虚的文章来看:
“腰膝酸软”“长斑脱发”“耳鸣健忘”“早衰便秘”“性趣不佳”,都是肾虚惹的祸?
冬季常见既寒又热症状的背后
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
天气一冷,人一到冬天,就容易出现:
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易感风寒等“寒”的症状;
同时还可能出现:
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等“热”的症状。
两者完全相反,令人困惑。
那是因为,冬主气为寒,寒与肾相应,所以冬季最易耗伤肾之阳气,出现腰膝冷痛等肾阳虚症状。
肾阳虚又往往累及肾阴,导致肾阴不足,从而同时出现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等肾阴虚症状。
因此冬季,当以补肾为先。
冬季养生,养肾为先,养肾为要
肾为人的先天之本,要想益寿延年,养肾是第一位的。
自然界阴阳消长的气候变化是固定、有规律的,人要想健康长寿,还应顺应四时阴阳变化。
四季气候各异,春多风,夏多暑热,秋多燥,冬多寒。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
四季养生要遵从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原则。
昨天我们还说到了“冬季养生核心在“藏””。
藏什么呢?藏阳气。把阳气藏在哪呢?藏在肾。
以上种种,都说明冬季养生,当以养肾为先,以养肾为要。
冬季,如何养肾?
《黄帝内经》曰: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泻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萎厥,奉生者少。”
简单说,就是要遵循冬季的“养藏之道”。
因肾藏精,精宜藏而不宜泄,精泄多了会伤阳气。
如果违背养藏之道,来年春天就容易得病,看起来没精神,因为阳气被耗损了,体内空了,就会影响健康。
除了昨天文章:
介绍的冬季养生通用法则之外,今天温医生会讲解更深入的养肾之道。
日常养肾三法
冷面、温齿、热足,护卫肾阳
1、冷面
用20℃左右的冷水洗脸。
提神醒脑,使大脑兴奋,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温齿
用35℃左右的温水刷牙和漱口。
“齿为肾之余”,保护好牙齿就是保护好肾。
3、热足
临睡前用45℃~50℃的热水洗脚泡脚。
常言道“寒从脚下起”,指双足供血不足则保温力差。所以,每晚应坚持用热水泡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防病能力。
艾灸祛寒、温补脾肾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虚,则正气虚,邪气盛。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而温补莫过于艾灸。
艾灸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防病保健等功效。
灸法补肾阳,最重要的穴位就是关元、涌泉和肾俞等穴,每日灸30~60分钟。
1、关元穴
又称“丹田”。在脐下四横指处。可治疗一切阳虚、气虚证。
2、涌泉穴
肾经始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艾灸涌泉穴,可引火下行,温暖下身。涌泉穴在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3、肾俞穴
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艾灸肾俞穴,有增加肾脏血流量,改善肾脏功能等作用,可祛除病痛、养生健体。
4、命门穴
又被称为“生命之门”,为督脉上的阳穴,有温肾壮阳、培元补肾的作用。
还可灸气海、太溪、太冲等穴位,均有补肾功效。
养肾小运动
这些养肾小运动,特别适合懒人,随时随地都可使用,无需了解穴位知识。
1、颠脚跟
通过脚跟下落拍打地面以刺激肾经,促进气血运行。可补益肾气,促进肾的温化作用,效果明显。
方法:
站立,双脚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拔颈,随之两脚跟自然提起,提起后下落颠7次。本动作一起一落颠7次为1组,每日7组。
2、叩齿吞津
中医认为牙齿经络与肾经相通,可通过坚固牙齿来养肾。
方法:
晨起时,端坐,舌抵上颚,腹式呼吸,叩齿300次,有唾沫随时咽下。
3、双手搓腰
是艾灸肾俞穴的简易版本,可改善肾脏功能。
方法:
将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或敲打腰眼处,早晚各一次,每次50~100遍。
4、捏耳
肾开窍于耳,耳朵也被称为“肾开关”。经常搓揉耳朵,可通经活络、补肾养肝、强健肾气。
方法:
用双手捏、搓、拉、揉两只耳朵各3分钟,不拘手法,以自感不疼为宜,耳朵变红、有温暖感为止。
5、提肛益肾
肛门位于督脉之上,督脉为阳脉之海,可提升中气和强身壮体。
方法:
将肛门向上提,提后放松,接着再往上提,再放松。一提一松,提时吸气,松时呼气,每天做50次。
不同年龄段的养肾食疗宝典
20~90岁+的补肾之道
人体的生长与衰老,与肾气旺盛虚衰密切相关,结合不同年龄段辨证选用补肾之法来养肾,可更好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20岁、30岁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治肾虚、调先天
正常情况下,这个年龄段的朋友是肾气与肾精正旺之时,只需按照昨天的冬季养生通用法则即可,不需特别养肾。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年轻人注重养肾了?
主要是年纪轻轻就出现了肾虚的症状,例如少年白头、成人早衰、遗精、痛经等等。
相比古人,现代人无论从饮食、作息、劳作都存在不少违背自然规律的情况,还有各种转基因、反季节菜、冬吃冰淇淋等反自然规律的科技与行为,导致肾虚群体越来越年轻,也越来越需补肾。
20岁肾虚常见原因有:先天不足、频繁性生活、精神压力过大、久病等。
一般可通过饮食、生活、药物、针灸、运动调理等方式补肾。
1、饮食调理
日常可适当吃韭菜、羊肉、桑葚、黑芝麻、黑豆等食物,有一定补肾作用,但也不应过量。
2、生活调理
平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熬夜。
3、药物调理
如果病友存在较明显肾虚症状,如腰膝酸软、乏力、性功能降低、情绪不佳等,应找医生辨证论治。
肾虚分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以及复合证型等多种证型,证型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判断错误,很容易越补越糟糕。
4、针灸调理
温医生会根据病友实际情况,通过针灸如肾俞穴、关元穴、三阴交穴等进行对症补肾。
5、运动调理
适当有氧运动,如慢跑、冬泳、散步等,可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补肾。
40岁
四十不惑,补肾养阴
《黄帝内经·素回·阴阳应象大论》曰:“阴精所奉其人寿......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衰老是阴气减退的结果,而阴气多指肝肾的精血,精血不足容易引起老年阴虚之症,所以益寿之法应重视补肾养阴。
滋阴补肾食材:
黑芝麻、山药、银耳、核桃仁、豇豆、枸杞子、鸭肉、熟地、首乌、桑葚、旱莲草、女贞子、玉竹等。
50岁
五十知天命,肝肾一同补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随年龄增长,肾气会慢慢衰竭,随之肝脏等脏器功能也逐渐衰退。中医认为肾在五行中属水,肝属木,“肝肾同源”,益寿当补肾养肝。
补肝养肾的食材:
黑豆、韭菜、荔枝、鲈鱼、牛肉、羊肉。
60岁
六十花甲,水火互济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曰:“六十岁,心气始衰”。
心本于肾,肾衰则血枯而心脉败。
心属火,主血脉;肾属水,主藏精。正常情况下,精血互生,水火互济。肾水上济于心,心火下降于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则安康,否则病易生,体易老,故宜用补肾养心法。
补肾养心的食材:
燕麦、荸荠、苦瓜、红枣、桂圆、鸡肉、牡蛎、人参、柏子仁。
同时,清心寡欲、安心养神,对延缓心脉衰老亦有裨益。
70岁
七十古稀,补肾健脾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曰:“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在生理上互相滋生,病理上互相影响。
人体衰老过程中,脾也起到重要作用。脾胃虚弱,则后天不能滋养先天,引起肾元虚弱、衰老加速。故宜补肾健脾。
补肾健脾的食材:
小米、扁豆、香蕉、牛肉、醋鱼、栗子、核桃。
健脾滋肾壮元方药:
大茯苓丸、人参固精丸、乾隆长寿医方(龟龄集方、秘传固本仙方、健脾滋肾壮元方等),有补肾健脾、益气活血之功用,既壮先天、又补後天,既补元气、又补中气。
80岁
八十朝杖,滋肾润肺
老年人动则气喘,病则咳嗽,多与肺肾两脏功能失调和衰退有关。
肺属金,肾属水,金能生水。肺阴充足,将精气输送于肾,肾阴就会得到补充,保证肾功能旺盛。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曰:“八十岁,肺气衰。”
人老体衰,亦伴肺功能严重衰退,故可通过滋肾润肺之法延缓衰老。
滋肾润肺的食材:
薏苡仁、木耳,还有枸杞子滋肾润肺,怀山药补肺固肾,五味子补肾益气生津、敛肺止咳,参莲饮、黄芪膏等补肺益肾。
90岁+
九十鲐背,补肾抗衰
人年过九十,肾气即将枯竭而经脉空虚,常会出现腰膝酸软、怕冷等症状。
补肾抗衰的食材:
鹿茸、巴戟天、淫羊霍、肉苁蓉、蛤蚧等补肾阳、抗衰老。
用熟地、山英肉、肉苁蓉、怀牛膝各15克,水煎取汁,炖排骨食用。
今日恰逢冬至,温医生祝你及家人冬至快乐,团团圆圆!
欢迎关注我——你身边的医生朋友,点赞鼓励。
欢迎转发给亲戚朋友,让我们守护彼此健康,让天下无病!
作者简介
温宇航,副主任医师,深圳市针灸学会秘书,198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曾在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5年,承担省、市级课题四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长期受邀在市委、市政协、党校等机关事业单位授课。
治疗专长
综合运用针灸中药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病、头痛、眩晕、失眠、面神经麻痹(面瘫)、各种痛症、思维疾病、过敏性疾病、亚健康状态、男科疾病、部分妇科疾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08:30~12:00,下午02:30~05:30
联系电话:13510064988(个人微信)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