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冷啊,深圳入冬了吗?
近日,深圳从一梦若“夏”骤然一夜入“冬”,直降10度,寒风瑟瑟。虽实际气温还在10℃以上,但体感温度多已降至5℃左右。
不过,就算这样,按照气象学的入冬标准(五天滑动平均气温≤10℃),深圳还没入冬。
基于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温医生从今天起,提前给大家送上系列冬季养生篇,助你健健康康过个好冬。
甘肃积石山地震救援与低温的生死竞速
没想到,正在温医生酝酿提笔之际,西北地区传来了令人悲痛的消息:
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区及周边最低温度-15℃~-9℃,截至目前已有百余人遇难。
在此,温医生向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并祈愿被困者一定要坚持住、坚持到救援的到来。
作为医生,我知道这不是一场普通的竞速比赛,而是一场与低温死神竞速的极限挑战。
低温天气是救援任务的最大考验,失温是对被困者和救援者的最大威胁。
低温寒潮天气下,地震救援黄金时间将缩短三分之二,即黄金72小时将可能变成黄金24小时。
如果气温低于-10 ℃,被压埋在废墟下、即使没受伤的同胞,估计只能坚持5~10个小时。
2021年5月22日,甘肃白银举行的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上,突发降温、降水、大风天气,21名参赛选手死亡(其中有一深圳跑圈名将)、8人受伤。
事后调查认为死因主要与急性失温所致的心源性休克死亡有关。
失温是什么?
失温是指人长期暴露在寒冷环境下,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出现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又称低温症。
失温的原因只是低温吗?
导致失温的直接原因不只是温度,还有湿度和风力等。
1、温度
只要环境温度低于体温就会导致失温,但因为人体通常可通过食物补给、衣物和自我调节将体温维持在36.5℃-37.5℃之间。
如果长期暴露在极低温的环境中,当人体热量流失>热量补给时,常导致失温。
2、湿度
水是很好的热传导体。
当人在潮湿环境中、接触潮湿物品时,如大雨、汗水打湿的衣服,长时间贴在身上,蒸发和对流在人与衣服间形成循环,人体热量流失>补给,出现快速持续降温,最终导致失温。
3、风力
人本身是个热源体,会与外界进行热传递。风经过时会带走人体周围空气中的热量,即使人不动,也会向外界持续传出热量。
如果人处于大风中,“风冷效应”会使体感温度快速下降,最后也可能导致失温。
如上面说的甘肃白银马拉松,虽比赛当日正值夏季,看起来并不很冷,但山顶温度可低于0℃,加上冰雹、大风、暴雨突如其来,我们算算实际体感温度就可知当时情况之严峻:
当温度为-3℃时,在深圳不少见的5级大风(风速10米/秒)会使得人感受到相当于-20℃的寒冷,即体感温度为-20℃。
当面对18米每秒的8级大风时,体感温度将骤降至约-40℃。
在这样寒冷的环境下,没有遮蔽之处的人的生存时间只有几个小时!
只有寒冷的地方,才会发生失温?
在深圳没事?
像深圳这样的地方还好吧,从来没到过零度这样的低温天气。
可别掉以轻心。
1、大风寒湿天,体感温度急剧下降
深圳等南方沿海地区气温相对虽较高,但风往往也较大,根据“风冷效应”,体感温度将在大风天时大幅下降,如果还遇上下雨,就更是危险。
所以,我们看天气预报时除了看气温,更要多关注风力、湿度及体感温度。
要知道,2021年甘肃白银马拉松当天的气温也是在6~15℃,远远高于零度哦。
2、0~10℃,失温高发区
只要环境温度低于20℃,失温就可能发生。有户外调查数据表明:在0~10℃时是失温症的高发区,即只要进入气象学的冬天就进入失温高发区。
现在深圳等东南沿海地区,其实就已大多进入失温区,接近失温高发区了。
3、户外运动或工作的朋友更要注意
户外运动时,我们容易被环境温度所麻痹,大汗淋漓时,湿衣物会加速人体的热传导速度,可达干衣物的20倍,当体温降低速度>身体造热速度时,失温就开始了,这时如果没有及时救治,就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死亡。
怎么知道是失温了?
怎么知道严不严重?
除了通过体温计,还可通过观察人的感觉与反应来判断:
失温程度判断表 | |||
阶段 | 典型症状 | 严重程度 | 体温 |
第一阶段 | 颤抖、心律升高、排尿变多、呼吸频次升高、肌肉不协调、蹒跚、行为异常。 | 轻度 | 33-37°C |
第二阶段 | 恍惚、颤抖减少甚至消失、虚弱、思维麻木、智商降低、口齿不清、记忆障碍、视觉障碍、心律不齐、瞳孔放大。 | 中度 | 29~33℃ |
第三阶段 | 昏迷、神经反射消失(对疼痛没有反应)、呼吸频率和心律极低、低血压、可能出现心室纤颤、无法自主调节体温。 | 严重 | 22~29℃ |
第四阶段 | 肌肉僵硬,很难察觉到心跳或者呼吸、很容易出现心室纤颤,而后真正死亡。 | 致命 | <22°C |
失温了,怎么紧急救治?
五步急救法
第一步:安全转移
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将患者转移至避风处,躲在建筑物、岩石等遮挡物后方,有条件还可搭建帐篷。
第二步:冷面隔离
迅速使用睡垫、毯子等,将患者与冰冷地面隔绝,防止其核心体温继续流失。
第三步:干燥处理
尽快帮患者更换衣物,用干织物擦干身体,保持身体干燥,用睡袋、厚衣物等将患者全身包裹起来。
第四步:核心区加温
切记只能针对核心部位进行外部加温,如使用热水袋、发热贴、暖宝宝,对脖子、腋窝、腹股沟等核心区进行加温。
第五步:补充能量
如果患者还有自我行动能力,可进行第五步。没有的话要赶紧紧急救治。
为患者喂食一些流质状常温的高热量食物,如浓糖水、热巧克力等,让其获得产热所需能量。不要给第二阶段或者介于二三阶段之间的患者喝热水,只有处于第一阶段的失温人员才能喝热水。
四个千万不要
1、千万不要重手重脚
要平移、轻放。
2、千万不要加温四肢
千万不要搓揉手足、热敷四肢。
摩擦在患者有冻伤情况下会造成二次伤害;而且四肢温度升高会导致冷血回流冲击心脏,造成伤害。
3、千万不要喝酒
喝酒会有一种“暖和”的假象,但它会造成血管扩张,最终反而是加快热量流失。
4、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患者可能失去意识、似乎没有脉搏或呼吸。就算这样也要温和地处理,并立即寻求紧急援助。
即使患者看上去已经死亡,也要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应继续进行直到病人作出反应或获得医疗援助。做心肺复苏术时要保持温暖。
在某些情况下,体温过低的患者看起来已经死亡,但却可以成功地复苏,不要轻易放弃拯救。
(图源:雪线之上)
怎么预防失温?
推荐洋葱穿衣法
1、尽量穿排汗内衣,保持身体干爽。
2、准备充足的御寒装备。
3、控制好体力,注意增减衣服,尽量不要大量出汗。
4、穿戴好装备,避免让风吹。
5、注意及时补充能量和水。
日常失温怎么防治?
中医有没有好办法?
在中医看来,失温是很典型的阳虚症,即各类内外因素造成机体阳气不足而导致的疾病。人们常见的冻疮也属于失温范畴。
阳虚之人、户外运动或工作者,常会面临失温威胁。
虽然失温发生的关键因素在于外界寒冷环境。但在做好了防寒保暖后,是否还能从自身内在环境进行有效调节,使我们被寒冷的损伤降到最低呢?
《黄帝内经》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虽外在环境寒冷,但如能有效提高和保存我们内在阳气,对抵御严寒、减少冻伤、降低失温损伤都将很有帮助。
失温急救药方——当归四逆汤
1、中药治疗失温,回阳救逆的首选方剂——四逆汤
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对素体阳虚,寒邪入里,四肢逆冷,脉微欲绝的伤病友,是回阳救逆的首选方剂。
组成: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
做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2、四逆汤亦可做阳虚调理
四逆汤虽是急救药,但对于素体阳虚,常畏寒怕冷、手脚冰凉、易患感冒的朋友,在户外运动、工作时,以小剂量四逆汤温服,也能很大程度上改善阳虚体寒情况。
可到中医科或温医生这里做辨证分型后开些中成药,如当归四逆汤、四物颗粒、当归补血丸。
针灸补阳治失温
针灸对阳虚症状有良好疗效,不单可治疗体寒,还可顺带治疗相关慢性与急性疾病。
温医生将阳虚分为两类以辨证施治:
1、阳气不足
主症:平日怕冷、手足不温、喜食热食、精神不振。
治法:补阳气。针灸关元、气海,可大补先天肾之元阳之气,再针刺中脘、上巨虚、下巨虚、三阴交、天枢,可补益脾胃之后天之气。
功效:培补元气,益生温阳,延年益寿。
2、阳气受阻
主症:多因肝郁心情不爽,久则气机瘀滞,阳气受阻,使得阳气不能正常地疏布到四肢,导致手脚冰凉。
治法:针灸太冲穴、膻中穴。
功效:调理气机,疏布阳气。
物理散寒——艾灸(贴)
艾灸可温阳散寒,通络止痛。看过温医生文章的朋友都知道。
1、外出时,随身艾灸
畏寒、体弱或长时间在户外的朋友,可买些艾条。
在户外时,将艾条点燃,把艾灸盒绑在腰间命门穴、腹前神阙穴,边散步、边运动、边工作时,边做艾灸。
对温补阳气,祛风散寒,提高免疫力,防治冻伤及失温都有很好疗效。
(1)命门穴
属督脉,寓意生命之门,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可升阳驱寒,对腰痛腿软等劳损性病痛,也有很好缓解和帮助。
(2)神阙穴
属任脉,即肚脐,是成人养生的长寿穴。
对很多慢性病、对羸弱体质都有很好的治疗与改善作用。
神阙与命门,二者前后正对而又内在相连,常灸此二穴,能促进人体阴阳相合,有很好的养生保健功效。
懒人方法:使用艾灸贴,如“中国灸温阳型”或“中国灸健康型”,直接贴在命门与神阙穴上,简单方便,一贴药力可维持约2小时。
2、晚上休息前,艾叶泡脚
夜晚休息前,可将艾条里的艾绒,以开水冲开,用来泡脚,可缓解下肢疲劳、减轻户外运动或工作时的伤痛,对防治足趾冻伤也很有帮助。
懒人方法:睡前使用艾灸贴,如“中国灸温阳型”或“中国灸健康型”,直接贴在涌泉穴上。
美味强身食疗方——当归生姜羊肉汤
出自:中医名著《金匮要略》
组成: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
功效:温中补虚,祛寒止痛。
当归和羊肉,兼补兼温,生姜则可宣散其寒,是气血双补、温中散寒的良方。
祈愿甘肃青海地震受灾人员平安,我们共渡难关。
愿我们都不会被失温所伤。
欢迎关注我——你身边的医生朋友,加星标、点在看。
作者简介
温宇航,副主任医师,深圳市针灸学会秘书,198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曾在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5年,承担省、市级课题四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长期受邀在市委、市政协、党校等机关事业单位授课。
治疗专长
综合运用针灸中药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病、头痛、眩晕、失眠、面神经麻痹(面瘫)、各种痛症、思维疾病、过敏性疾病、亚健康状态、男科疾病、部分妇科疾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08:30~12:00,下午02:30~05:30
联系电话:13510064988(个人微信)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