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幅度大,既是普通感冒的高发季,也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
温医生就来和朋友们聊聊小小感冒中那些不为人所熟知的事情。
那些在小小感冒中败下阵来的历史名人
在一些古代电视剧中,我们常听男女主角说自己身体不适,“偶感风寒”。
你知道吗?“风寒”这个词事实上在古代中国出现的频率是相当的高,而且很多古代人都因为风寒而丧命。
现在感冒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微不足道的病症,可在古时候医疗条件极差,饮食水平也不高,又因为那时候人们体质差寿命短,在我们现在看来小小的“风寒”在夺走古人性命之时,还可能不知不觉中也改变了历史。
1、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的美男子袁绍
《三国演义》里记载,袁绍死于风寒感冒,说:袁绍的感冒都严重到吐血了,还在商议攻打许都的事,因急火攻心,病症严重,竟然一命呜呼了。真可惜了一位美男子(袁绍幼年时做过郎官,因容貌仪态出众,常被众人模仿。)
2、清乾隆嫡长子永琏
清朝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他的次子(嫡长子),二皇子爱新觉罗·永琏(永琏含皇位继承之意),去“北郊阅射”,“结果令随观焉,冒寒得疾薨。”,就这样,倍受乾隆宠爱的准皇位继承人的他9岁就夭折了。
3、明朝第一位皇太子朱标
最大件事的还属明太祖朱元璋的接班人——皇太子朱标,人称太子届的楷模。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在南京称帝建都,老年得子朱标,立其为太子。老朱在外面打仗,朱标22岁就开始接掌国家政务,深受好评。没想到,朱标去陕西考察妥善处理秦王之事后,在回京途中,竟因感冒而一命呜呼,才36岁。
朱标的死对老朱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把60岁高龄的老朱对明朝未来的宏图伟业都给完全打乱了。
太子朱标的死不仅对明朝造成了很大影响,对中国历史也有很大影响。如果朱标不死,可能就不会发生后来的靖难之役,因据称朱标生性仁慈、为人友爱。如果朱标不死,也许中国的历史走向会发生完全改变,也许我们就不会经历明朝那些事后的国力江河日下,后又经历近代百年耻辱,最近几十年才再次崛起。
可见在古时候,风寒可真是一个“要命”的病。
说了中国古人的例子,再来看看外国的例子。
4、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创始人、近代归纳法创始人、科学研究程序逻辑组织化先驱
我们都背过的“知识就是力量”的格言,是的,就是这位培根先生说的,而他死于感冒转支气管炎。
据说是因为专注于“冻鸡”实验的培根,在寒冷的环境中呆得太久,埋好鸡后没多久就感觉不适,因为病情恶化得很快,已严重到无法继续赶路,他就住进了被褥已非常潮湿、一年多没人住过的伯爵府的大客房里,三天后就因感冒引发的支气管炎复发而去世了。
如果学富五车的培根先生读过我国的《伤寒论》,也许怎么地,也会要求大伯爵的管家帮他先暖好床、再来碗姜汤,指不定还能逃过一劫。看描述,他起初得的也是典型的风寒感冒。
5、美国国父——华盛顿
美国开国元勋、首任大总统——华盛顿,在退休后的第二年,染上了感冒,引起严重的发烧和喉咙痛,并恶化为喉头炎和肺炎,最终去世,享年67岁。
以上名人大部分都因患上风寒感冒,就被小小感冒打败了,丢了最宝贵的生命。
至于风热感冒的症状,大家刚刚经历过三年大疫,对于现在还在地区性流行的那个疫情,想必都记得很清楚吧?
虽然新冠病毒感染并不属于风热或风寒感冒,而是中医所说的“疫病”,西医所说的“流行性病毒感染”,但确实有很多人有着类似风寒和风热感冒的症状。
当时大名鼎鼎中成药——连花清瘟因可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等属热毒袭肺证的疾病而获批作为新冠常规治疗用药。当然,它并不能直接杀灭新冠病毒。而病毒,事实上也只能靠我们的免疫细胞去杀灭,就算是辉瑞的“神药”也只是因为能在初期降低新冠病毒的复制能力而得其名号。
看来,小小感冒确实不能掉以轻心。
感冒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呢?
中医认为:感冒是一种以头痛,鼻塞,流涕,恶风,发热,舌苔薄,脉浮为主症的外感疾病。轻者称“伤风”,重者谓之“重伤风”,一时暴发流行为“时行感冒”。
这个病四季常见,尤以冬春二季、秋冬换季之时为多。(说的就是现在这个季节)
在中医理论中,感冒又可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在西医来说,一般指狭义的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部分是细菌感染所致。如果是流行性病毒导致的感冒就称“流感”,也即中医所说的“时行感冒”。
很多朋友都表示无法分清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下来温医生为你们一一解答。
风寒感冒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症呢?
古人所说的风寒就是风寒感冒,它属于太阳经证,是指的是风和寒相结合所引发的病症。
医学宝典《素问·玉机真脏论》中记载:“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
当人患上风寒的时候,人的汗毛与毛发都挺直,皮肤的毛口紧闭,身体会发热。
风寒常常是因为受外界的寒风刺激,或者机体在长时间感受某一温度而忽然天气转变,人的身体来不及适应就会患风寒。
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头痛,咳嗽,流鼻涕等。
简单来说,风寒感冒,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
还记得温医生在“低头族、久坐族、办公室白领职业病,现代病,亚健康,“虚寒湿凝瘀堵瘤癌”疾病演化”中,介绍过“寒湿”乃万病之源吗?不记得的话,记得下来补补课哦。
风热感冒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症呢?
风热感冒则是受风热之邪引起的。
医书《诸病源候论·风热候》有记载:“风热病者,风热之气,先从皮毛入于肺也。肺为五脏上盖,候身之皮毛,若肤腠虚,则风热之气,先伤皮毛,乃入肺也。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
患风热病症的人,都是因为风热之气从皮肤进入了肺部,肺部受损,使人的症状如同风寒感冒一样,但其实诱因不同,所以在中医看来,风寒风热并不是同一种病,而且治疗方法也不同。
得了感冒怎么治?
感冒了吃药或者不吃药硬挺,相信大家都相当了解了。当然,温医生建议能不能硬挺,还得看自己的实际情况,命是自己的,立场是别人的,不能挺时不要硬挺。
你知道针灸也能治疗感冒吗?
大家可能都不太了解。事实上,针灸治疗感冒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针灸对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普通感冒、急/慢扁桃体炎、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见:
针灸可以治哪些病?治什么病最有效果?看看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
温医生想,如果华盛顿大总统当初找中医针灸医生给他扎扎针可能就不会从小小的感冒发展到肺炎而走了。
针灸是怎么治疗感冒的?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所以针灸治疗根据风寒还是风热感冒有不同的针对性治疗方法。
1、风寒感冒
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周身骨节酸痛,鼻塞涕清,咽痒,咳嗽,痰涎清稀,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治则:祛风散寒,解表宣肺。
处方:取督脉、足太阳、手太阴经腧穴为主。可拔火罐。穴取大椎、风门、列缺。
随证选穴:头痛昏重加太阳、风池;咳重加尺泽或在风门、肺俞拔火罐;咽喉痛加鱼际或在少商、商阳穴处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风热感冒
主症:发热重,恶寒轻,微汗或多汗,头身痛,鼻塞涕浊,咽喉肿痛,咳嗽痰稠,口渴,舌尖红苔白燥或薄黄,脉浮数。
治则:疏散风热,清肃肺气。
处方:取督脉与手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穴取合谷、大椎、外关、曲池。
随证选穴:全身酸楚加身柱;鼻衄加上星、印堂;挟暑加委中放血;挟湿加阴陵泉、内关;小儿高热动风抽搐者加水沟、涌泉,也可在十宣、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婴幼儿宿食不消,夜卧不宁,感冒久不愈加刺双侧足三里穴,持续捻转1分钟,不留针。
3、根据病人情况配以辅助疗法
(1)艾灸
独灸大椎,采用艾炷隔姜灸3~5壮,或艾条温和灸20分钟,每日治疗2~3次。或取大椎、曲池。恶风寒明显者加灸风门;咳嗽重者加灸肺俞;体虚者加灸足三里。风寒者疗效明显优于风热者。
(2)拔罐
取督脉大椎~至阳诸穴,足太阳膀胱经双侧大杼~膈俞诸穴,行走罐治疗,上下推移各6~8次,最后留罐于大椎、大杼5~8分钟。伴咳嗽者加拔双侧肺俞穴。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3)穴位注射
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大椎穴,对感冒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远期疗效也较肯定。
(4)耳针
肺、内鼻、耳尖、肾上腺、皮质下。每次2~3穴,取双侧,留针30~60分钟。
如果是在5~6岁以下的儿童感冒了,留针有困难,温医生会改用梅花针、艾灸、拔罐治疗。
5、疗效与中西医结合
针灸治疗感冒,效果是理想的。如果病人就诊过迟,病程逾3~5日以上,合并明显细菌感染,病情较重者,可酌情配合中西医药物治疗。
4、感冒与流感预防
针灸对预防感冒与流感也有一定作用,温医生一般用以下方法:
针刺足三里:流感流行期间,针刺一侧足三里,只针1次。
艾灸足三里:艾炷灸足三里3~5壮,或艾条温和灸足三里20分钟,每日1次,连续3次。
艾灸大椎、风池:素体虚弱,卫气不固,长期反复感冒者,可在大椎、风池施灸预防。1~2天灸治1次,连续灸治数次至十数次。
按摩迎香、合谷穴:每日用拇、食或中指自我按摩迎香穴、合谷穴2~3次,每穴3~5分钟。
5、日常注意
平时饮食要营养均衡,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不暴饮暴食,不要熬夜,不滥用药物。
感冒关键还是自身免疫力低下所导致的外邪入侵,最重要的是提高免疫力。
针灸通过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以提高“正气”,就是要充分激发与发挥我们的免疫力。所以,有的时候做完针灸后,不单只感冒好些了,可能你的睡眠也会变好,甚至其它方面的一些小毛病也会一并好了。
这就是中医针灸整体辨证、综合施治的好处之所在。
您有什么想进一步了解的,欢迎关注我——你身边的医生朋友、加星标、点在看。
也欢迎转发给您的亲戚朋友,让我们守护彼此健康,让天下无病!
作者简介
温宇航,副主任医师,深圳市针灸学会秘书,198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曾在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5年,承担省、市级课题四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长期受邀在市委、市政协、党校等机关事业单位授课。
治疗专长
综合运用针灸中药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病、头痛、眩晕、失眠、面神经麻痹(面瘫)、各种痛症、思维疾病、过敏性疾病、亚健康状态、男科疾病、部分妇科疾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08:30~12:00,下午02:30~05:30
联系电话:13510064988(个人微信)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