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最常用的筛查肺高血压的手段,但不是确诊肺高血压的手段,右心导管检查才是确诊肺高血压的“金标准”。
心脏超声估测肺高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三尖瓣反流压差法,根据物理的伯努利方程原理,三尖瓣(右心房和右心室间的瓣膜)的反流速度与两腔室的压差有一定的关系。在没有肺动脉狭窄或右心流出道梗阻的情况下,肺动脉的收缩压等于右心室的收缩压,而右心室的收缩压等于右心房室的压差加上右心房压(即肺动脉收缩压=右心房压+4×三尖瓣反流速度2),右心房的压力一般为0~5mmHg,也可根据下腔静脉直径与吸气时的内径变化来评估测右心房压力。根据指南,如心脏超声检查三尖瓣反流流速大于3.4m/s(估测肺动脉该收缩压为50mmHg,通常肺动脉平均压>25mmHg),要高度考虑存在肺动脉高压。如果三尖瓣反流流速小于2.8m/s(估测肺动脉该收缩压为36mmHg,通常肺动脉平均压<20mmHg),此时基本上不考虑肺动脉高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比经胸超声更敏感,尤其在评价心脏内缺损方面更优。
综上所述,心脏超声检查虽不能代替右心导管明确肺高血压的诊断,更不能明确肺高血压的病因诊断,但它在初筛肺高血压和治疗疗效评估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心脏彩超是肺高血压诊断中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手段,通过彩超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各心腔大小,排查有无心脏畸形,通过三尖瓣反流速度、右房压可以间接评估肺动脉收缩压,除评估左心功能外,通过对三尖瓣收缩期位移、三尖瓣环收缩期移动速度、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右心室射血分数等右心功能参数测量,可以评价患者右心功能,间接评价患者预后情况。常规经胸超声需通过肋间隙的透声窗口,即特定部位采集图像,在肥胖、肺气肿、胸部创伤及胸廓畸形等患者往往不能获得理想图像。经食管超声是将超声探头置于患者胃底或食管,去除了特定透声窗的限制,且从心脏下后方实时动态观察,距离心脏部位更近,可以更加清楚地观察心脏结构、血流及心脏运动情况,显著提高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及左心耳血栓的检出率。因此,对于肺高血压的患者,在经胸彩超不能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有先心病等情况时,就可以考虑行经食管心脏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