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整医生新冠期间的心理状态

李强医生 发布于2022-10-06 10:20 阅读量1531

本文转载自北大六院心理防护

心理学知识和简单易行的稳定情绪、放松身心、隔离创伤、建立安全感的方法和技术,可以调整隔离期间的心理状态,助力他们可以有力量地前行。

隔离人员因自己无法控制患者的病情恶化而产生自我怀疑,有些员因疫情的蔓延和患者的离世而产生自责甚至感到绝望,有些员因自己有应激情绪反应而感到尴尬、内疚。实际上,正如歌词所述“我是个医生不是神,只是个普通人”,人员应该树立正确认知,学会接纳自己“是个医生不是神”的事实,认可自己付出的艰辛努力。每一个医疗活动对患者都是有价值的,尽管自身能力可能有限。疫情蔓延是疫情发展的必然过程,切忌过度自责。承认自己有情绪反应是正常现象,及时寻求同伴支持和专业人员的帮助,以更好的状态奋战在防疫一线。

睡眠与免疫系统和认知功能息息相关,严重睡眠不足不仅会直接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显著增加医务人员感染病毒的风险,还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功能,增加决策失误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因此,即使面临艰巨而繁重的防疫任务,也应保证一线医务人员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此外,建议一线医务人员尽可能每天保持30分钟的室内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等。适度的运动有利于缓解神经高度紧绷的状态,消除紧张情绪,释放心理压力,促进深度睡眠,确保一线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地攻克病毒感染。




图片发自160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