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医生提醒,这是夏天最该注意的事

赵李锋医生 发布于2022-08-17 14:37 阅读量211

本文由赵李锋原创

8月,将迎来“三伏天”中的末伏,也迎来了酷热的秋老虎。

    

三伏天高温烤人、暑热难耐,有的人为了一时之快,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为此我们总结了各科医生的健康提醒,这些危险的事千万别做!

                    

心内科医生:过度贪凉小心心梗

                

夏日炎炎,无论男女老少,似乎都抗拒不了冷饮的诱惑!冰镇西瓜、冒着凉气的雪糕,一口吃下去,凉爽和幸福感爆棚。

                

但是,有人却因为一根冰棍差点要了命!

                                      

        

2013年大众卫生报报道,湖南的汪女士将空调调到21℃,接着又吃了根冰糕,顿时觉得透心凉。不到半小时,她就出现腹痛、胸闷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诊断其为急性心肌梗死,而诱发该疾病的“元凶”竟然就是那根小小的冰糕。

                                            

冰镇食物有时会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帮凶”。每到夏天,就会接到不少因为贪吃冷饮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溢血等的患者。                        

                                                

夏季高温天,人体新陈代谢快,血管处在扩张状态,忽然饮用大量冷饮,血管会迅速收缩,心脏、大脑等脏器的耗氧量加剧,引起血压波动,继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那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本身血管的调节功能较差,遇到忽冷忽热的刺激后,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快速调节,于是就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烧伤科医生:明火旁喷花露水小心烧伤

                                  

2017年据荔枝新闻报道,一位7岁的小女孩,为防蚊虫叮咬,孩子妈妈在其脖子上涂擦了一圈花露水。此时小女孩9岁的小哥哥在一旁玩打火机,小女孩的脖子上火焰迅速腾起,严重烧伤。

              

大多数人知道花露水能防蚊,却不知道花露水其实是一种易燃易爆物。   

花露水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含量一般都在70%以上,且燃点很低。有实验显示,当火源靠近花露水3cm时便可将其点燃,而且呈现喷射状态。

                     

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刚喷完大量的花露水就去点火,以免接触到花露水引发烧伤。

                 

风湿免疫科医生:啤酒+海鲜=痛风套餐

                                       

三伏天天气炎热,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大家会选择小聚,而烧烤、海鲜以及啤酒这些自然是最好的搭配。但是这却是广大痛风患者饮食当中的一个雷区。

                                     

进入夏季以后,接诊的痛风病人比之前多了一倍多。多数痛风发作的患者都有吃海鲜、喝啤酒不注意节制的情况。 

                   


      啤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成分会抑制体内尿酸的排泄,海鲜是高嘌呤食物,嘌呤正是尿酸形成的原料。偶尔吃海鲜、喝啤酒不会必然引起痛风,但长期如此会导致体内尿酸增多,痛风就容易发生。   

重症医学科医生:暑天小心热射病

                           

在三伏天这样高温闷热天气里,中暑已成高发疾病。很多人觉得,中暑太常见了,怎么会有生命危险?

             

但是,严重中暑真的会死人!到了热射病的地步,致死致残风险极高,死亡率超过50%,非常危险。

                               


           

热射病是临床表现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由于热射症早期仅表现为体温有点高,意识虽然出现障碍,但短时间能清醒,所以很容易被认为没事了而被轻视,其实这时损害才刚刚开始。

                             

严重的致死性损害其实要在后续几个小时才表现出来,一旦损害出现发展迅速,如果救治失当,会在中暑症状出现后的12~24小时内发生死亡。热射病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和脏器,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伴有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尿;意识障碍,休克,肾功能损害等。       

消化科医生:吃隔夜菜小心食物中毒

                                 

夏天气温高,很适合细菌繁殖,食物更容易腐坏变质。稍有不慎,就会病从口入。

                   

最常见的,是有些放进冰箱的“隔夜菜”明明闻着没馊、吃起来正常,但其中已有细菌滋生。大人孩子进食后,全家“中招”患急性肠炎的病例不在少数。

                                   

每年的7~8月,急性肠胃炎患者都会增多,大多是因为夏季食用过凉的食物以及在冰箱存放时间过久的食物所致。

     

呼吸科医生:空调不清洗小心肺炎

                       

2021年6月,一则标题为《一37岁男子因长期未清洗空调,致肺部感染吹进ICU》的新闻,引起众网友热议。

                           

据沸点视频报道,湖北宜昌一男子在吹了许久没用的空调后,出现高热、咳血、呼吸困难、全身乏力等症状,随后就医被确诊为军团菌肺炎,随后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抢救治疗。

                                             

你家空调清洗了吗?长期不清洗空调,有多危险?

                   

长期不清洗的空调,可能会滋生军团菌。家里空调的过滤网和散热片,是最适宜军团菌生长的理想生存环境。

                     


             

在空调送风的过程中,军团菌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散布到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致病,产生一系列非典型肺炎症状,也就说我们经常说的“空调肺”。可能引起心内膜炎、心肌炎,甚至休克等。           

                                                     

因此,每年在使用空调前要对空调进行专业清洗。

               

泌尿外科医生:夏季喝水少小心结石

                             

7月5日,据都市快报报道,大二学生小陈(化名)平时喜欢打篮球,夏天出一身汗就来一瓶“快乐水”,简直不要太爽。这几天,考完试的小陈几乎泡在了球场上。一周前,打完球的小陈突然觉得腰腹部疼痛,一会功夫就大汗淋漓,还恶心、呕吐。立即送到医院急诊,经检查确诊为 急性双侧输尿管结石。

                                   

天气炎热的夏季是泌尿系结石的高发季节,人体出汗多,尿液容易浓缩,如果喝水量再不够,尿液中的晶体物质就容易析出,形成结石。同时,夏季光照强烈,体内维生素D和维生素A合成增多,促进小肠吸收钙离子,使尿液中排泄钙增多,也使得结石更容易形成。

皮肤科医生:去户外小心“蜱虫病”

                       

7月5日,一名刚出生四天的婴儿被蜱虫咬伤的信息冲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其实,每年夏季,全国各地都会出现一些被蜱虫叮咬发痒,最严重的甚至死亡的例子。

                                 

目前,山东青岛疾控中心等发出提醒,因为蜱虫在夏季活动频繁,到植被茂密的地方出游,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严防蜱虫叮咬。

                                 

“蜱虫病”全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器官衰竭然后死亡。

                         

发现有蜱虫叮咬皮肤,可以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把蜱虫取出后,再用碘酒或者酒精进行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可以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不要穿凉鞋。

               

创伤外科医生:高温天气宠物易伤人

                         

气温高容易让宠物情绪不稳定、躁动不安,较平日更容易伤人,所以夏天是狂犬病的高发期,也是各地犬伤门诊最忙碌的季节。

据工人日报2020年7月报道,医院平均每天犬伤门诊量达80例左右。

          


图片发自160App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导致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人一旦发病,攻击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兴奋、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最后多死于呼吸、循环衰竭。一旦发病,进展速度很快,病程多数在3~6天,极少超过10天。

                                      

如果不幸被狗、猫等咬伤一定要及时到专门的犬伤门诊请医生进行规范的处理。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