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看来,造成痛经的原因基本就两点:一是“不通则痛”,二是“不荣则痛”。
• 不通则痛
“不通则痛”,是说我们的经脉不通,被堵住了,气血不能畅行,所以会痛经。这类原因引起的痛经,疼痛感往往比较剧烈。
具体什么地方堵住了呢?主要是主管胞宫经血的两个通道:任冲二脉堵了,从而导致经血排不出、痛经、体瘀等一系列问题。
南宋《妇人良方大全》认为:“痛经有因于寒者,有气郁者,有血结者。”受寒、气郁、血瘀,就是损伤任冲二脉的三大罪魁祸首。
贴暖宝宝能缓解的痛经属于寒凝引起的痛经,另外两类气郁和血瘀引起的痛经,遇暖后往往疼痛缓解得并不明显。
• 不荣则痛
“不荣则痛”,说的是本身脏腑气血不足,不能很好地濡养胞宫而引起的痛经。
胞宫气血不足,就像是饿肚子饿得厉害时会胃痛一样,也会发出疼痛作为警告,这就是“不荣则痛”。
不荣则痛导致的痛经,一般痛得没那么厉害,往往表现为下腹部隐隐作痛,加以揉按后可以得到缓解,而且往往经量比较少,经期也比较短。
如果曾经做过手术,有失血史,或经期量大,就容易出现这种由于气血亏虚引起的痛经。生完孩子的宝妈们痛经,也以这种情况较为多见。
虽然痛经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这两类,但具体调理起来要再分得细致一点,可以分为寒湿、气郁、血瘀、血虚这四类,调理方法上有一些细微的不同。
下面把痛经常见的4个类型,具体罗列出来,大家可以根据表现对比一下自己属于哪一种。
01 寒湿痛经
寒湿痛经大多是,临近经期贪凉过了头,就容易感受寒湿,引发痛经。
寒湿痛经的表现主要有:小腹冷痛、热敷痛减,月经色暗、有血块,经量会比平时少一些,口淡、喜热饮,消化不良,怕冷、手脚冰冷,舌淡、苔白滑。
如果受寒特别严重,还可能出现月经延迟不来。
02 气郁痛经
有些朋友生活或工作压力大,经常处于情绪紧绷的状态,那么就很容易气郁痛经。
这类痛经,通常在月经前几天开始就会特别难受,不仅脾气大、易动怒,还经常感到经前乳房胀痛,情绪波动则疼痛加剧。
肝气郁结除了引起月经不调、痛经,还经常会导致情绪、睡眠方面的问题。
03 血瘀痛经
如果受了寒或是湿气很重,又或者是平时压力就很大,也一直没有去调理,寒凝或者气滞日久,就会导致血瘀,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朋友的痛经越来越严重,因为我们体内瘀结得太厉害了。
血瘀引起的痛经,比寒凝和气郁的痛经会更强烈。
血瘀体质的女性朋友唇色和肤色往往比较暗、发紫发黑,还容易长斑,经血颜色也很暗,血块比较多。
04 血虚痛经
气血虚弱引起的痛经,往往疼痛为隐痛、不剧烈,月经过多或过少都有可能,经量少的可能性比较大,经血颜色比较淡,经期通常比较短,或者拖尾。
整个人表现出来往往是面色淡白或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多虚汗、易头晕、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
血虚痛经的朋友一定要温补气血,但不能补得太“猛”,否则容易虚不受补,导致上火。
上面讲到的痛经,基本属原发性痛经。如果原来没有痛经的情况,却突然间痛经特别剧烈,往往提示器质性病变,比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妊娠等问题,这种情况一定要尽早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
— END —